時代潮涌,新程已啟。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繪就了嶄新的發展藍圖——“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僅為“十五五”奠定了經濟發展的總基調,也為保險業的高質量轉型指明了方向。
保險,不僅是風險的管理者,更是經濟的穩定器。它肩負著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的使命,也需以長期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然而,前行之路從無坦途。利率下行、市場波動、準則切換、轉型陣痛……在多重變量的極限壓力測試下,如何做到“動而不亂、穩中有進”,考驗的不僅是企業的資本厚度,更是其戰略定力與發展韌性。
而這一切的“穩”,最終凝結為一項可量化的關鍵指標——償付能力。
隨著2025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陸續披露,各家險企的“穩”力也浮出水面。
據了解,2025年第三季度,受資產評估利率上升和負債評估利率下降的雙重影響,多家險企償付能力指標或將出現不同程度波動。
在普遍波動的環境中,合資險企大都會人壽,卻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保險業務收入323億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36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09%,總資產突破1500億元。
在“十五五”開局倒計時、養老金融亟待破題的關鍵節點,《今日保》試圖通過深度觀察大都會人壽,回答三個核心問題:
如何理性看待行業償付能力的普遍波動?
為何大都會人壽能將償付高線變為“常態”?
當“保險+養老”進入兩代人共同決策時代,它又為行業提供了怎樣的樣本?
1 把波動放進“長周期”償付能力不是靜態快照,而是動態心電圖
長期利率下行拖累準備金折現率、短期利率上行加劇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部分公司激進擴張遺留資本缺口……三季度,多重因素疊加,讓部分險企的償付能力“亮起黃燈”。
然而,償付能力從來不是一張靜態的快照,而是一幅動態的心電圖。從更長的時間維度審視,才能真正讀懂一家公司的健康底色。
監管規則亦早已嵌入“長周期”思維:只要在多重壓力情景下,短期償付能力仍高于監管紅線,即屬“健康呼吸”。
因此,我們不應過度聚焦單季數據的起伏,而應關注企業是否構建了“資本補充+風險減量+價值轉型”的閉環能力,是否通過負債端與投資端的有效聯動、動態平衡,以“時間”熨平“波動”。
而這正是大都會人壽過去二十年來一以貫之的戰略主張。
縱觀近兩年數據,其償付能力表現亮眼,始終穩居行業前列:
2023年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位列行業第五,2024年排名第六;2025年三季度核心與綜合償付能力仍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持續堅守在監管安全線之上。
持續高位的償付能力,不僅彰顯其雄厚的資本實力,更折射出其卓越的風險管理與穩健經營能力。這意味著,大都會人壽擁有更強的緩沖墊,能憑借一道道堅實的風險防線,穩健穿越市場波動周期。
2 綜合償付能力的背后:一條“負債-資產-風控”三角穩態鏈
深入剖析大都會人壽高償付能力的養成邏輯,可見一條“負債-資產-風控”三角穩態鏈的強力支撐。
負債端韌性增長,“內生性造血”能力強勁——
自2005年成立以來,大都會人壽用12年時間于2017年突破百億保費大關,又在7年后的2024年跨入200億陣營,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數十年高速增長的背后,是這家險企對“規模與價值并重”的長期堅守:
業務端積極響應“保障優先”政策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優化產品結構與渠道布局。聚焦長期保障型產品,打造養老、健康、增值權益等多維立體的產品矩陣,始終保持保費規模穩健增長。
同時注重增長質量與長期價值,增強了負債端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資產端拒絕“收益沖動”,極致追求“匹配”——
大都會人壽已連續十余年保持盈利。與此同時,截至2025年9月30日,總資產規模突破1500億元大關。
這得益于其始終秉持長期、穩健、安全的資產配置理念,合理匹配資產與負債久期,通過多元化策略提升資產抗風險能力與收益穩定性,即使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也依然保持投資端的穩健表現。
風控端全面嵌入經營,構筑韌性防線——
大都會人壽的風險管理不僅體現在數據層面,更融入日常經營的每一環節,構建起覆蓋資負兩端全流程的風險識別、評估與控制機制。
通過科學全面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與再保險安排,實現收益與風險的動態平衡,在追求增長的同時,始終確保經營的穩健性與抗風險韌性。
3 以客戶為中心共創社會價值,踐行長期主義新篇章
穩健的償付能力與出色的經營業績,最終都指向同一核心——更好地服務客戶、回饋社會,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共同成長。
進一步透視大都會人壽,可以看到“以客戶為中心”這一理念貫穿其經營始終,從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到社會責任實踐,不斷拓展保險的社會價值邊界。
打造全生命周期保障體系——
對于養老這一民生關切領域,大都會人壽展現出前瞻布局。早在2022年推出360Future家庭養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一家兩代人的養老需求;2023、2024年不斷擴容個人養老金產品,適配消費者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和規劃;2025年5月進一步升級360Future家庭養老解決方案,以“養老新期待,生活自定義”為主題,新增旅居養老和護理養老服務,持續夯實醫療康養與醫協助服務。
2024年底,360Future已累計服務超3萬個家庭,2024年提供養老服務超8800人次,其中40%服務于客戶的父母。
這種以保險服務助力家庭兩代人養老的思路,正在沉淀為壽險企業卓有特色的破題路徑。
與此同時,大都會人壽還持續發力健康與子女教育領域。為客戶提供從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到留學規劃的全流程服務體驗,實現保險從“理賠工具”到“生活伙伴”的轉變。
持續優化理賠服務體驗——
對于客戶最為關心的理賠環節,秉持“主動、及時、貼心”的理賠理念,打造線上化、智能化的高效理賠系統。公司2025年個險理賠半年報顯示,大都會人壽2025年上半年賠付總金額4.8億元,平均每24小時賠付264萬元;上半年理賠總件數2.6萬件,總體理賠時效1.24天,獲賠率99.5%。
踐行社會責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深耕中國20年,大都會人壽在做好保險主業的同時,還以責任創造價值回饋社會,持續推進“都會守護”公益伙伴計劃,為公益事業注入一份都會力量,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經濟與社會民生大局。
后記:先服務客戶,再成就自己
2025年,大都會人壽迎來深耕中國的20周年。
連續十余年盈利、行業領先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超1500億元總資產、99%以上理賠獲賠率……這不僅是一組成績單上的數字,更是一家中小險企穩健前行的路徑昭示:
在不確定性成為新常態的今天,大都會人壽以卓越的償付能力與穩健的經營策略,為行業提供了穿越周期的真實樣本。
而其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更預示著中國保險業的未來方向——從規模競賽走向價值創造,從產品銷售走向生態構建。
這一切,正如其在華二十載所印證:
唯有堅守長期主義,方能行穩致遠;
唯有以客戶為中心,方能基業長青。
站在“十五五”新征程的新起點,在與時代同頻、與客戶同行的過程中,以穩健經營為根、以客戶信任為本、以社會責任為魂的大都會人壽,還將創造哪些新奇跡、新亮點?
答案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