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光的財報顯示,近年來其來自中國大陸的銷售額在總營收當中的占比已經從2023財年的14.03%,降至了2024財年的12.1%,遠遠落后于美國的52.4%和中國臺灣的18.7%。最新披露的截至2025年8月28日的2025財年財報顯示,中國大陸對美光貢獻的營收占比已經進一步降低到了約7.1%。

美光還在這份最新的財報中指出,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CAC)2023年5月決定,中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商不得購買美光產品,這對美光在中國和其他地方的有效競爭能力產生了不利影響。
幾乎在同一時期,荷蘭企業安世半導體也因受到中美貿易紛爭波及,面臨荷蘭政府介入管理與中國商務部出口管制的雙重壓力。一系列事件清晰地表明,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地緣政治背景下,過度依賴外部供應鏈存在顯著風險。
國產供應鏈覺醒,自主可控成必由之路
建立安全、可靠的國產供應鏈,已從可選項變為關乎產業安全的必選項。在此背景下,以長鑫科技為代表的國產半導體龍頭企業,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窗口。作為國內稀缺的采用IDM一體化模式的DRAM龍頭,長鑫科技從設計、制造到封測的全鏈條自主化戰略,與國家強化供應鏈安全的趨勢高度契合。

長鑫科技于今年7月宣布正式啟動A股上市進程,并于10月完成輔導驗收,展現了市場對其發展潛力的高度認可。作為具備極強產業鏈核心企業屬性的IDM廠商,長鑫科技有望通過上市融資實現業務快速增長,并因其模式特點而全面利好設備、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
長鑫加速布局,政策與市場雙利好
在市場層面,長鑫科技已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其主要產品類別覆蓋了DDR、LPDDR兩大主流DRAM產品線,相關具備大宗屬性的芯片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更重要的是,長鑫科技已成功贏得市場信任,客戶覆蓋小米、OPPO、vivo、傳音等眾多頭部品牌,獲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根據海外市場研究機構統計,長鑫科技市占率達中國第一、全球第四。

面對美光退出中國市場留下的空白,以及國家強化供應鏈安全的趨勢,長鑫作為國內存儲龍頭企業,在政策上有望獲得更多支持。在政府采購、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長鑫產品有望獲得優先考慮,這將有助于企業建立更穩定的客戶關系,顯著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系列外部挑戰正加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化進程,而像長鑫科技這樣秉持自主戰略、具備核心技術與市場號召力的企業,無疑將在重塑國產供應鏈的征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