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會現場。金康 攝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阮瓊 見習記者金康 通訊員柯銘錕 )2022年,建設現代化新黃石再起航。3月18日,2022年黃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召開,結合當前形勢部署2022年工作。今年,黃石市住建局將在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
大會現場。金康 攝
舊址新家好風景,2022年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31個
從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 ,黃石勤耕不輟。近年來,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深入推進,沿湖路小區等一批設施完善、主題鮮明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2021年,89個老舊小區全面開工。為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黃石實現全市物業服務管理覆蓋率100%,業委會組建率92.97%,城區全年累計新增電梯73部。2022年,黃石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31個、背街小巷38條,惠及居民52630戶。
與此同時,為完善配套服務,今年,黃石還將按照“街道(鎮)負責落實,社區居委會協助,以塊為主、屬地管理”原則,推動物業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治理機制,打造“網絡+網格”基層社會治理升級版,提高市場化物業服務比重,健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制度體系,推動綜合執法進小區,實現物業監管無盲區、高水平全覆蓋。
為保障群眾中住房需求,在住房保障兜底方面,黃石將持續推進。今年,黃石計劃開工城市棚戶區改造4330套(戶),基本建成城鎮棚戶區1500套(戶);計劃新建保障性租賃住房319套(間),發放租賃補貼496戶。
2022年,黃石將繼續推進“擦亮小城鎮”工作,計劃打造7個示范型美麗鄉鎮、26個基礎型鄉鎮。
城市更新日日新,2022新建口袋公園游園12個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2021年11月成功入圍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后,黃石城市更新正式進入快車道。有軌電車一期、城區長江段岸線綜合整治(沿江大道)全線鋪開;城市景觀路開工6條(完工4條)、城區斷頭路開工24條(完工18條);新建成環磁湖綠道5.86公里、城市口袋公園17個,新增和改造城市綠地面積143公頃……黃石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
2022年,黃石揚帆起航再出發,將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全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一方面,黃石將重點圍繞沿江環湖綜合治理、城市暢通、“三舊兩改”、城市公園、商圈提升、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保障等八個方面實施成片改造,以“小切口”“微改造”開展“拆改留”,不搞大拆大建,加快城市更新,形成“黃石經驗”。
另一方面,該市將加大城建統籌力度。制定《黃石市2022年城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劃》,統籌協調推進長江大保護工程、城市暢通工程、城市更新工程、城市公園綠地工程、商圈提升工程、歷史文化街區工程、國土綜合整治工程、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工程、新區(園區)工程等10個方面159個項目(含當年計劃開工的城市更新項目)實施。
在此基礎上,黃石還將加快海綿城市創建,爭取成功申報國家海綿示范城市,統籌推進城市口袋公園、飛蛾山公園、青山湖廣場、磁湖南岸綠道等項目建設。
此外,黃石市還將通過加速牽頭項目實施,讓黃石城市更新有目共睹。2022年,黃石計劃全年新增和改造城市綠地面積70公頃,新建城區公園游園、口袋公園12個;加快推進杭州東路、頤陽路改造項目、城區人行天橋等項目前期,加快完成有軌電車正線道路配套立交工程和第一看守所擴建等項目;計劃打通城區15條斷頭路,暢通微循環。
老舊小區“華麗轉身”,口袋公園千姿百態,路網縱橫交織如錦……黃石發展日新月異,不少市民感嘆:“黃石發展是我們實實在在看得到的,我們的生活環境改善,獲得感幸福感更足了。
營商環境“組合拳”,跑出城市發展“加速度”
在18日當天召開的2022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黃石市住建局對獲得市各級表彰及獎勵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予以通報表揚,該系統獲得省市集體獎勵11項,個人獎勵21人次。其中,黃石市住建局獲“黃石市‘雙千’活動成效突出單位”。
榮譽背后是該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久久為功。2021年,該局正式運行黃石市建筑市場動態信用監管平臺;全面推行施工圖數字化聯合審查在全國復制推廣;開展住建領域“雙千”“下沉企業,助企紓困”等企業包保服務工作……窺一斑而見全豹,黃石市住建局通過抓好加強監管的“加法”、行政審批的“減法”以及優化服務的“乘法”,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
2022年,黃石市住建局將狠抓營商環境,精益求精。破除改革難題,積極推進“辦理建筑許可”優化營商環境指標進位;推進政務一網通辦、一事聯辦和審批服務“零跑腿”,加快住建政務數據共享,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健全“互聯網+監管”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強化行業指導與監管,加大對重點區域、重大項目、重要環節的監督檢查,持續打造智慧工地。
會議明確,黃石要積極推動包容審慎執法及行業立法,不斷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出臺培育和壯大建筑業企業措施,推進政務一網通辦、一事聯辦和審批服務“零跑腿”,持續企業包保服務,引導企業擦亮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