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美麗中國推進組正式宣布“美麗中國時代工程系列·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全面上線。這一里程碑式的國家級生態工程,標志著中國在綠色轉型與生態治理領域邁入全新的數字化階段。

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工程,它不僅承載著改善北方生態環境、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歷史使命,更以數字化、智能化和全民化的治理體系,開啟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防沙治沙”向“系統修復”、從“人工治理”向“智慧治理”的時代跨越。
國家戰略布局,綠色長城再啟新篇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始于1978年,是中國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應對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而確立的國家級重點生態工程,被譽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
工程規劃期為70年,分八期實施,現已全面進入第六期建設階段,建設范圍涵蓋西北、華北和東北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725個縣(旗、區),總面積達435.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45%,在國內外享有“綠色長城”的美譽。
2024年,“三北”工程攻堅戰扎實推進,成效明顯,全年安排中央投資320億元,推進實施重點項目287個,完成各項建設任務超5700萬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

這一宏偉藍圖的實施,不僅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工程,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底色。
它肩負著防沙治沙、涵養水源、修復生態的歷史使命,更承載著億萬國人對美麗中國的共同期盼。
美麗中國賦能,共繪數字生態新格局
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上,美麗中國正成為國家級生態工程數字化治理的核心力量。
推進組以“生態建設 + 數字治理”為主線,全面助力三北工程建設的智慧化升級,
通過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建模與精準管護,實現了從防沙治沙到生態修復的全周期智能監管。
項目聯合中國林科院“三北工程研究院”共同建立生態數字管理體系,讓造林數據上鏈、沙化動態監控、生態進度可視化成為現實,形成了“數據即資源、管理即治理”的新型生態治理模式。
與此同時,美麗中國平臺引入全民共建機制,讓公眾通過線上任務、綠林進度與碳積分貢獻參與生態建設,使每一次點擊、每一份行動,都成為建設“綠色長城”的真實力量。
美麗中國不僅以科技助力生態治理,更以全民行動匯聚綠色能量。從數字綠林到生態紅利,從智能治理到社會共治,它正在讓生態文明從宏偉藍圖走向全民實踐,讓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最堅實、最永續的底色。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數字化上線,是“美麗中國時代工程系列”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智慧時代的重要標志。
未來,美麗中國將繼續以國家戰略為引領,不斷深化生態建設數字化體系,推進防沙治沙、生態修復、碳匯監測等領域的協同創新,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新型生態格局。
綠洲在延伸,數據在生長,文明在更新。
從北疆的防護林到全國的生態版圖,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