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首次發布儲能行業景氣度指數(下稱,“CNESA儲能指數”),該指數參照科創板指數編制方式,以2020年12月31日為基日,基點為1000點,每六個月定期調整。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是國內首家專注于儲能領域的非營利性國際行業組織。此番發布針對二級市場“CNESA儲能指數”,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表示,希望通過二級市場來觀察與研究儲能類企業的發展趨勢,分析重要事件對行業的影響,提高儲能企業對二級市場的敏感度。
從編制方式看,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介紹,CNESA儲能指數選取在儲能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環節(系統集成商,PCS,BMS,熱管理,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外殼,鋰及其他資源)中市值較大,流動性較好的52家企業。
其中,個股在指數中的權重為市值加權。為避免個股權重過大對指數的影響,設置10%的個股權重上限,現階段,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公司達到個股權重上限。
另為加強儲能指數的穩定性,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延遲了新上市的儲能類公司進入指數的時間,于新股上市滿1年后方考慮進入指數。原因是中國證券市場的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動較大的現象:2010至2019,新股上市一年內平均股價波動率是同期上證綜合指數的2.9倍。
從儲能指數走勢來看,其總體走勢跟創業板指數趨同,在6月份后表現開始分化:3—4月份為低谷期,其后出現改善,在8月初達到階段性高點1678,較最低點855上漲91.7%。8—9月指數處于震蕩期,三季度末與年初相比上漲53.8%。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分析稱,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的密集發布催動儲能指數強勢上漲。
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的不斷提升,供需兩端雙向波動性增大導致電力平衡越來越困難,同時不斷增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對電力系統的支撐性和抗擾動性卻越來越弱,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面臨越來越大挑戰。背后的邏輯是,實現碳達峰關鍵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關鍵在于消納,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關鍵在于電網接入、調峰和儲能。
一系列利好儲能的政策也在今年密集釋放,以儲能為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力輔助市場的新架構正在加速形成中。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行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和量化了儲能產業發展目標,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
5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6月,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明確儲能全流程管理要求;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7月26日,《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印發;8月初,兩部委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購買儲能或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其核心目標都是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
8月底,國家能源局公開征求對《并網主體并網運行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電力系統輔助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新型儲能連同火電、水電、核電等并網主體被列為電力輔助服務提供主體。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稱將定期發布儲能指數及其走勢分析。“儲能產業進入快速增長期。儲能已不僅是雙碳概念下的關鍵支撐技術,萬億級的儲能產業正在形成。”
(經濟觀察網記者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