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目前逐漸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個標志是代表新興成長產業的創業板指數幾番超越上證指數,另一個標志是頂流基金二季度增減倉已經劇透了新的投資方向。與此對應的是,曾經的核心價值股跌跌不休,陷入越是低估值越要跌的怪圈。
對于創業板指數超越上證指數,市場人士各有看法。不以為然者認為,創業板指數幾乎就是寧德時代加上金龍魚和溫氏股份的指數,在寧德時代幾十倍漲幅的背景下,這個指數幾乎失真,即便超越上證指數也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因為它幾乎就是“寧時代”指數或者說是新能源電池指數;而樂觀者認為,即便創業板指數有些許失真,但它代表了一種方向,哪怕就是新能源電池帶起來的,也比上證指數以大金融加石油石化為權重的傳統行業指數更有指導意義。這兩種觀點雖不盡相同,但其對指數構成的分析還是比較中肯的,這似乎也預示了未來的一種趨勢。
我們知道,上證指數是所有滬市上市公司加權平均的指數,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大金融和“兩桶油”對其影響非常大,經常有失真的時候。特別是最近幾年大金融和“兩桶油”股價表現比較低迷,特別是銀行股,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實際利率的走低,盈利壓力導致估值越低越沒人要,而石油石化等周期股又受制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難有持續向好的機會,導致上證指數整體表現低迷,幾十年原地踏步。與這種原地踏步相對應的是,核心價值股從前幾年業績與估值穩定增長,到現在業績還是在增長但估值卻越來越低,走入了一個估值越低越要跌的怪圈。
最典型的就是銀行股,業績經過前幾年平均每季 10-20%的增長,到現在大銀行平均每季3-5%、中小銀行平均每季10%左右的增長,估值也是逐級走低。銀行股最近幾年的波動,代表了市場對核心價值股的一種趨勢性看法,即宏觀環境好的時候“拖著走”,宏觀環境不好的時候“砸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