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2021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492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5363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25%和14%,雙創歷史新高。2021年是近20年來全球IPO活動最活躍的一年,共有2388家企業上市,籌資4533億美元,同比分別上升64%和67%。中國內地和香港仍是全球IPO活動最活躍的地區,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全球的25%和28%。

492家公司首發上市
《報告》顯示,自去年10月國務院推行注冊制落地后,2021年A股超過七成的IPO以注冊制方式發行,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比75%和66%。與上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中小IPO占比進一步升高,10億以下IPO數量占77%,比去年多出4個百分點。
2021年,多措并舉如推行實施新《證券法》、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壓實中介責任等,有助提升新股整體質量;IPO審核延續從嚴態勢,主動撤回IPO企業數量大幅上升。
按行業計,A股工業行業與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分列數量和籌資額首位,生物科技與健康IPO數量和籌資額雙雙進入前五。按地區的宗數計,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和北京分列前五名,占IPO總宗數68%。按籌資額計,前五是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和江蘇,占總籌資額的72%。
《報告》稱,今年9月北交所成立,11月第一批北交所公司上市,截至目前共有11家北交所新股成功上市,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占全年總數的2%和0.4%,促進了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生態發展。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湯哲輝表示:“北交所實行公司制是中國內地交易所的新嘗試,對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起了積極作用,亦是注冊制的進一步試點,有助于提高新三板市場的活力。中小企業有了新增上市途徑,解決了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94家公司登陸港交所
對于2021年的香港市場情況,《報告》稱,2021年香港市場預計共有94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3237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減少35%和19%。其中,前十大IPO中有3家獨角獸企業,5家來自中概股回歸,籌資總額占前十大的比例超過九成。生物科技與健康行業表現出色,IPO數量躍居首位。科技、傳媒與電信行業列籌資額首位,占總籌資額的38%。
隨著港交所上市新規的實施而使其IPO活動增加,2021年共有19家非盈利生物科技健康企業,以及8家以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其籌資額占同期總量的60%。7家中概股成功回歸香港市場,籌資額占全年總量的32%。
《報告》顯示,從事生物科技和健康業務的企業IPO表現亮眼,今年共有33家生物科技和健康公司在香港上市,IPO數量列首位;籌資額列第二。而不計中概股回歸的幾家公司,生物科技和健康IPO籌資額也列各行業首位。
多因素促A股平穩運行
對于2022年的股票市場前景,《報告》認為,在境內實體經濟方面,盡管疫情的不確定性仍會拖累企業盈利,但中國經濟韌性強,經濟復蘇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明年貨幣政策大概率比今年寬松,仍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特別是2022年上半年較2021年下半年的寬松彈性或將更大。
在境內資本市場方面,北交所成立將推動中小企IPO活動;“雙碳”頂層設計出爐,特別是相關政策有望逐步落地,從而使與碳中和相關的企業IPO活動受益;金融市場開放引入更多外資......這些都將促進A股市場平穩運行。
在境外市場方面,香港本地經濟穩定和發展方向明確,復蘇動力顯現。中概股回歸勢頭延續,部分原計劃赴美上市公司可能轉向香港市場。科技、生物醫療類企業上市方興未艾。香港市場估值優勢吸引全球投資者,IPO排隊企業數量亦會維持高位。
劉國華表示,香港IPO市場活動前景較為樂觀,隨著符合條件的同股不同權中概股企業回歸,預計明年新經濟公司,如科技、傳媒和電訊,以及生物科技與健康等企業,將是香港IPO籌資的主要行業及籌資額増長的引擎。
(記者 楊成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