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愛虎、通訊員呂進、盧燕萍)4月8日,武漢海關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去年該關通過“提前申報”這一措施,壓縮企業通關時間逾九成。
“提前申報”是海關近年推廣的一項全新通關模式,允許企業在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場所之前,就向海關申報報關單,海關提前辦理單證審核及稅費征收手續。對于采用電子支付稅款且不涉及查驗的貨物,企業在貨物運輸階段就可完成申報前準備和申報手續,實現貨物到港即提離。與“貨物到港后申報”的傳統模式相比,提前申報模式下海關通關作業前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大幅縮短。據介紹,2021年,武漢海關關區企業共采用“提前申報”模式申報進口報關單2.7萬份,平均通關時間僅3.47小時,較非提前申報模式壓縮了92.9%。
為了進一步提升整體通關效率,節省通關時間,今年武漢海關開展專項行動,將世界銀行未列入通關時間計算標準,但又屬于企業通關所必需的通關前審批環節和通關后目的地檢驗、簽證環節也納入了壓減時限范圍。比如簽訂貿易合同前的動植物檢疫審批,原來規定是20個工作日完成審批工作,現在該關將審批時限界定為“在資料齊全、符合審批要求的情況下,1個工作日內完成動、植、食、特殊物品的檢疫審批。”在強化進出口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的前提下,該關對進出口鮮活易腐食品實施“抽樣后放行”,大幅縮短了通關時間。以供港鮮雞蛋為例,應用該項創新舉措后,產品通關時間平均減少了5到7天,加快產品流通上市7-10天,降低了企業倉儲成本和商品腐壞風險,讓更多更好的湖北農產品“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