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成果,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工作的通知》,部署全國各地對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壓減和轉為非營利性的所有線上、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一次全面排查,系統查找問題并堅決整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規范化的校外培訓機構是教育事業的有益補充,但部分校外培訓卻“野蠻生長”,成為應試教育、超前教育的“風向標”,甚至成為個人或者培訓機構利益的“產出機器”,造成“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因此,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讓校外教育培訓回歸育人正常軌道,是維護良好教育生態的前提。
然而,在實際校外培訓機構整治過程中,一些問題“按下葫蘆浮起瓢”,有的培訓機構玩起了“隱身術”,從“地上”轉為“地下”,明著被關停,實際上“改頭換面”重新營業;有的培訓機構師資隊伍良莠不齊,缺少教師資質和經驗。一兩次頂格處理或許會在短期內有效,但不能僅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不及時開展“回頭看”,校外培訓整頓治理就會成為“一陣風”,雷聲大雨點小,達不到長久治理的效果。
因此,必須堅持反復抓、回頭看,對校外培訓亂象進行系統治理。一方面要從源頭抓起,嚴格日常監管。對學科類的培訓班嚴格進行審核備案,聚焦資質、培訓內容、收費等關鍵環節,督促教育培訓機構管理更加規范。另一方面要加強聯動,加大處罰警示。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合作,重點開展專項整治、拉網式摸排,尤其是在暑假等重要節點,對部分關停的培訓機構重新營業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回頭看”,對“營轉非”“備改審”等情況進行嚴肅查處,形成“處罰一個,警示一片”的效果。
教育是國家大計、黨之大計,必須要守住校外教育培訓底線,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擾亂市場、惡性競爭、制造教育焦慮。要多措并舉抓好治理“回頭看”,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行業發展,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身,打造一個健康有序的教育環境。
稿源:荊楚網
作者:鄒雋若
責編:丁楚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