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崔綱、董小蕓、鄧化忠)2021年12月1日,筆者在襄陽市審計局獲悉,今年以來,襄陽市審計局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級審計機關統一部署,找準依法履職與服務發展的結合點,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充分發揮了審計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成果導向,“研究型”審計見效
將研究型審計作為審計工作新的發力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普遍性、深層次問題,確立研究方向,立足專業視角提出可行性建議,形成有價值有分量的審計情況報告,實現研究目標。通過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做到“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發揮參謀助手作用,服務領導宏觀決策。今年以來,撰寫涉及民生實事、企業經營、招商引資等制約高質量發展“瓶頸”問題的審計專報、綜合報告28篇,被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后批示45人次,相關部門采納審計建議,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消除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與資產管理廉政風險三年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制度,對招商引資、財政資金、資產管理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有效助力了市域治理現代化。
注重整改效果,“后半篇”文章做實
出臺了《關于完善審計整改工作的意見》,市委審計辦對4個縣(市)區有關高標準農田建設、公共衛生補短板工程、職業教育等方面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實地核查,逐項跟蹤檢查整改情況,不折不扣抓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通過逐項建立整改臺賬,實行整改銷號,提前介入、全程督辦,做到發現一個、整改一個、規范一批,促進各地區、部門和單位出臺或修訂制度90項,推動相關領域規范管理,努力做到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一體推進。
敢于容錯糾錯,“有擔當”彰顯站位
堅持客觀求實、審慎包容,以“六查”“六看”為原則審慎評判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對13起符合容錯糾錯條件的問題不予定性和處理,旗幟鮮明鼓勵改革創新、理直氣壯寬容工作失誤。在老舊小區改造審計中,針對建設單位未履行審批程序,將不在初步設計批復中的供水報裝工程納入改造資金使用范圍的問題,考慮到該工程改造內容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經過了集體研究等因素,且改造后有效保障了居民正常供水、社會效果顯著等結果,認定其符合容錯糾錯原則,未將其作為問題反映,為敢于擔當者營造了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做到了審計工作政治效果、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