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黃金波 昝玉紅
近日,國家住建部舉辦第二期視頻遠程教育專題培訓第三講,武漢市水務局總工程師王赤兵受邀,針對城市內澇治理及應急處置工作作講解。全國住建系統(tǒng)1萬多人參加了培訓。
王赤兵講解的主題為《防汛應急工作實踐》,他介紹,武漢市歷年來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放在第一位,繃緊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
據(jù)了解,武漢防洪排澇有其獨特的特點,汛雨同期、外洪內澇、強度集中;地勢低洼、外江頂托、先天不足;蓄排結合,三鎮(zhèn)各異。武漢堅持因地制宜,把握城市內澇和江河防汛之間的統(tǒng)籌關系,守好應急搶險這個“兜底”環(huán)節(jié),較好應對了近年來多場超標暴雨,形成了流域、區(qū)域、節(jié)點三個應急層面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策略。
流域應急層面,武漢堤防建設長807.8公里,其中長漢江堤防長419.8公里,與相應的高地形成了漢口、漢陽、武昌三個防洪保護圈。武漢市264座水庫,均已完成了一輪除險加固。全市高度關注江河高水位對外排能力的影響,統(tǒng)籌內澇治理“外部”因素。
區(qū)域應急層面,王赤兵結合2011年、2016年和2020年武漢三次發(fā)生局部內澇的教訓,總結出提升區(qū)域外排能力、暢通區(qū)域外排渠道、增加城市調蓄容積和實施區(qū)域水系調度四大策略,提升內澇治理“硬核”能力。
節(jié)點應急層面,武漢市總結出四大策略:未雨綢繆,識別出險點位;有備無患,布局除險力量;一點一策,集中搶險攻堅;模擬校核,強化處險手段。四個方面打出應對組合拳,不斷完善應急處置“閉環(huán)”措施。
據(jù)介紹,武漢市完成了整套防汛預案的編制,其中城市排澇體系預案更是進一步細化為三個專項預案。強化預案編制及演練的同時,武漢注重平臺建設應用、與全市相關部門的聯(lián)動。
王赤兵總工程師向全國與會人員介紹,在武漢,水務人有一種精神——雨聲就是命令;有一種情懷——水不退、機不停、人不撤;有一種擔當——不改初心,砥礪前行;有一種智慧——要群策群力、不要單槍匹馬。
在多層級應急預案、多部門汛前演練和多數(shù)據(jù)內澇應急平臺的有力保障下,通過汛前實戰(zhàn)練兵,武漢市不斷修正完善內澇應急運作體系、預警體系和聯(lián)控體系,以“萬變”的應急策略來堅守城市安全這個“不變”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