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廣西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將專注于金屬新材料、綠色低碳、再制造等特色產業,并通過完善配套等,將其打造成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中心,通過以產促城,以城興產,實現產學園城一體、職住平衡、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筑牢根基打造千億產業園區
新時期,新發展。“十四五”時期,如何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關鍵。據悉,2020年,園區規上總產值318億元,工業總產值383億元。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園區將圍繞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的目標,重點以園區九大主導產業為載體,補強、升級、延伸現有產業鏈,力爭到2022年年底工業總產值達到600億元以上,到2025年年底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工業園區。
主動“東融”,筑牢園區發展根基。據悉,園區現有入園企業160多家,其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占了八成以上。據介紹,“十四五”期間,園區將繼續重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圍繞九大產業鏈擇商選商,挑選優質企業和項目入園,完善及延伸產業鏈,筑牢“東融”發展根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引進不少于10個“雙百雙新”或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助力梧州經濟實現新的飛躍。
產城融合實現發展新格局
園區一直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城市為支撐,大力發展循環產業經濟,通過產業發展驅動城市變革,以達到產業、城市與人之間的和諧、可持續發展。目前園區已經建成了公租房、信息調控中心、污水處理廠等綜合配套服務設施,正在建設園區至蒼海新區進城大道、科教示范新城、園區創新大廈等項目。到“十四五”期末,園區除完成上述在建項目外,預計將完成包括產城一體化綜合配套開發項目、龍圩區南片區整體城鎮化建設項目、思中學校項目、工商技師學校項目在內的10多個產城融合項目的建設工作,促進園區整體功能提升、優化整體空間布局,通過“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的相互促進過程,不斷推動園區與龍圩區以及梧州市在空間上的統籌協調和合理布局,提升園區的產業支撐能力和龍圩區南部新城的綜合配套服務能力,最終實現產學園城一體、職住平衡、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據悉,目前園區重點發展的九大主導產業,已基本布局了133萬噸再生銅、150萬噸再生鋁、165萬噸再生鉛、15萬噸再生鋅、70萬噸再生鋼鐵、55萬噸再生塑料、300萬平方米的線路板、300萬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產能規模。圍繞打造千億元產業園區目標,園區力爭到2025年各主導產業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再生銅行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再生鋁行業產值突破150億元、再生鉛鋅行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再生鋼鐵行業產值突破150億元、再生塑料行業產值突破50億元、再制造行業產值突破50億元、電子信息行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創新提升打造再生資源產業之都
要發展產業,就要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以工信部支持園區打造特色載體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為契機,推進產學研合作,在金屬新材料、新型電子材料、資源循環化利用等優勢產業加強與中科院、中南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粵港澳大灣區金屬新材料產業聯盟、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等行業協會的產學研合作;打造園區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政府、企業、檢測機構共建的園區新材料、綠色低碳、再制造的檢測分析平臺;提高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打造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利用創新創業大賽“引智引才引項目”;建設園區博士、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力爭打造自治區級工程中心、企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引領園區循環經濟高效發展。
據悉,目前園區已獲得國家再生資源“圈區管理”示范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家級綠色園區、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自治區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治區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等多個國家和自治區級稱號,品牌效應凸顯。園區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將園區打造成國家級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推動園區成為創新能力強、區域帶動作用明顯、循環經濟與綠色發展特點鮮明的“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爭取到2030年梧州再生資源產業產值突破3000億元,將梧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打造成廣西的再生資源產業之都、中國的再生資源產業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