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3日,2020財新夏季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的主題為“重啟全球信心”,聚焦世界經濟的短期現實和未來前景、全球金融市場走向,中國下一步改革和開放,以及數字經濟新機遇,醫療大健康,全球資產配置等議題,以融通全球、共克時艱、共享未來合作新機遇。
明略科技創始人兼CEO吳明輝出席財新夏季峰會“新基建:模式與路徑”圓桌論壇,與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兼總裁王建宙、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共同探討新基建“新”在何處,新基建之下未來產業的變革趨勢,5G、 AI、工業互聯網、IoT等技術發展帶來的新動能等話題。
吳明輝表示,明略科技作為中國領先的數據智能企業,立足于通過數據中臺和企業智能決策平臺,幫助大型企業和政府組織推動數字化轉型,深度參與新基建的各個領域。
新基建之新:數據成為新興生產要素
吳明輝首先解讀新基建“新”在何處。他表示,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包括物質、能量和信息。老基建主要建立在物質和能量層面,比如物流、公共交通是在物質之上的基礎建設,電網、特高壓是在能量層面的基礎建設。而運營商的網絡為信息層面的基礎建設,多屬于新基建的范疇內。
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不管是物質、能量還是信息基礎建設都將被賦予新的模式,新的意義來自于數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物質、能量或是信息方面,都可打造出全新的產業。只有打造出全新的產業,才會給每一個行業帶來新的生產要素。
吳明輝表示,新基建之所以“新”,其核心在于“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新興生產要素,正逐步走向引領產業變革的核心位置。各行各業在探討新基建之時,都需要考慮數據這個新的維度。
數據融合 助力新基建形成網絡效應
吳明輝表示基礎建設一定要形成網絡效應,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比如電網、物流網絡等。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也需要形成網絡效應,才能更好的賦能新基建。
當前,很多的企業中存在大量的數據孤島,這些數據之間是不開放的。未來在新基建的浪潮下,在確保數據安全的情況下,應當將數據孤島打通,形成大數據的網絡效應,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大的投入產出,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本身也要形成這樣的網絡效應。以明略科技幫助上海地鐵建設新一代的數據中臺為例,其核心就是把包括車輛、軌道這些不同的數據集成到一起,同時把不同的維修團隊的專家知識也都集成到一起。這些數據和知識連接到一起后,就可以在一定區域內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網絡效應。因為上海地鐵是全球最大的地鐵網絡,其它城市都可以學習、借鑒、使用上海的團隊所沉淀出來的專家知識,從一條線擴展到十條線,最終形成網絡效應。
吳明輝提議,新基建中除信息基礎建設之外,還應當充分重視數據的基礎建設。如果通過網絡設備將各個系統相連接是物理上的連接,那么把數據之上的軟件連接到一起才是靈魂上的連接,才能形成最終的網絡效應。
數據創造信心 賦能新基建
吳明輝表示,新基建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的過程,需要長期的投資理念和長期投資的信心,而數據本身能夠創造信心。以金融行業為例,金融投資決策多建立在數據之上,數據成為金融產品設計的重要素材。所以數據和金融之間需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和創新的方式,創造出基于數據的新型金融產品,再讓這些產品賦能新基建。
互聯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非常成熟,因為互聯網的內容數字化成本低,轉型速度快。但是傳統產業的基礎建設,數字化改造成本非常高。吳明輝建議借鑒互聯網的方法,將數字化的成本,通過金融產品產生的數字化收益相抵消。這需要數字化公司和企業聯合研發創新的金融產品來解決這個問題。
財新峰會是中國經濟和金融界最具權威性、前瞻性的年度盛會之一。作為財新峰會十年精進的延伸,財新夏季峰會在財新峰會香港場的基礎上再作升級。2020財新夏季峰會匯聚全球政府決策者,金融界和商界極具影響力人士,搭建高層次交流平臺,溝通中外理念,凝聚各方共識,同時引導國際政經界進一步加深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再擴大進程,推動全球經濟合作,提振世界經濟復蘇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