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資管新規》2021年底結束過渡期正式落靴,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將迎來怎么樣的全新競爭格局?
2021年10月12日,在一場主題為“HIAI,當財富管理遇上數字科技”的金融領域高峰論壇上,包括券商、保險、基金以及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共同探討了《資管新規》時代下資管行業的發展新趨勢。
在當天的論壇中,與會嘉賓討論的重點話題之一是如何“通過數字科技手段賦能財富管理,打造一個端到端的財富管理生態,在資產端更好地做到KYP(了解你的產品特點),在市場端更好地做到KYC(了解你的客戶需求)”而展開。
主辦方通聯數據CEO王政指出,當前投資科技已經進入了全新的HIA時代,也就是機器智慧(HI)+人類智慧(AI)相結合,最終實現對人類投資決策的輔助,提升人類投資決策的效率。當前,投資者所面臨的已經不是缺少數據和信息的痛點,而是數據和信息過多的痛點,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機器智慧,做的就是從海量數據中“萃取”有投資價值的信息和洞見,輔助人類更高效開展研究和投資工作。
王政認為,對于財富管理行業而言,最關鍵的是在產品端和客戶端搭建一個橋梁,就像智能導航一樣,幫助合適的客戶匹配合適的產品,并陪伴客戶實時監測預警市場變化,實時做出最佳線路的推薦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數字科技既可以幫助財富管理機構更好、更全面地展示組合產品特征、關注實時市場動向,又能更好地個性化描述客戶的需求,這樣就能幫助機構更高效去匹配產品和客戶需求,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財富管理定制化能力。
同樣,中國基金業協會母基金專委會主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亦肯定了財富管理機構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并指出“如何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專業投顧體系,提供精準化客群經營成為行業頭部機構的重點發力方向”。但是使用哪些技術,技術如何與金融場景相結合,技術與人類投資經驗之間如何平衡,這些都是目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解決的課題,也是考驗技術公司對金融場景理解能力的重要關鍵。
王忠民在發言中多次強調,云數據在《資管新規》之下的財富管理當中將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以近兩年最火爆的“固收+”產品為例子,指出量化云在其中產生的重大作用。
他表示:“去年的‘固收+’和今年的‘固收+’有一個根本的差別。去年的‘固收+’,突出什么是固收產品,加的是新股認購;而今年加的全是量化,無論你指數如何變化用無限的頻次和小額的額度都無關緊要,我只在微量的變化當中找到你變化的邏輯,去做量化的對沖、量化的套利、量化的交易,這就可以做到最低權益風險的投資。”
王忠民認為,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后,無論是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抑或新成立的任何一個財富管理公司,他們獲客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擁有一朵云,藉此給予投資者一個全方位賦能服務的API接口和設置。
為什么這樣說呢?他認為,因為就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家機構有能力單獨給出最好的投資選擇、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最好的資產配置以及最好的市場趨勢把握和投資的趨向;但是任何一個機構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云上鏈接把全世界最好的專業的投資機構鏈接其中,從而給客戶最好的配置和服務。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把前端的信息云和后端的資管云鏈接起來,形成云端化服務的專業化市場。這兩頭的云端化鏈接形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云的時代用云的邏輯鏈接出最好的投資建議、最好的投資方案,最好的投資回報就可以實現;而且回報收益的多少也可以通過投資云來衡量”。他說。
王忠民稱,“我相信這兩朵云通過云的無限鏈接和穿透、云的無限服務以及無限的資產配置和服務能力,一定會給投資人帶來云時代的財富資產配置和財富收益。”
那么,在財富管理向數字化轉型的大潮流下,與數字化息息相關的量化交易又將迎來如何的發展?
對此,國聯證券的副總裁尹紅衛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如果跟國外市場對比,我覺得量化交易在中國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因為當前國外在量化交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而我國現在還處于剛剛起步即將爆發的初期階段。量化交易是跟數字化轉型的關系最密切,因此量化交易的大發展,其實也反過來反映了未來財富管理當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