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瓜果飄香的季節,通常認為,西瓜和甜瓜是中國農民上半年增收的主要抓手。在這個西瓜和甜瓜豐收的季節,如何助力農產品產銷對接?如何讓農民實現“豐產”又“豐收”?西北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給出了產銷對接的樣本。

蒲城西甜瓜產銷對接會現場。陳溯 攝
22日至23日,蒲城縣迎來了2018蒲城西甜瓜節暨休閑采摘體驗季,期間,一場助力當地農產品銷售推廣的蒲城西甜瓜產銷對接大會召開,各地客商、當地瓜農代表等上百人參與了對接。
“我參加了很多次這樣的產銷對接會。”在熱鬧的展銷現場,蒲城六合老口味家庭農場負責人郭銀科一邊忙著給客商們分著香甜的瓜果,一邊向中新網記者介紹參加產銷對接會的體會,他表示,希望通過推介會把本地品質優良的農產品推廣出去,“我們的香瓜是用老辦法種出來的,施肥用有機肥、蚯蚓糞,不用化肥,純天然無污染。”
目前,郭銀科的瓜果已經賣向全國,他告訴記者,最遠已經賣到拉薩,“現在運輸方便,不管賣去哪兒,都可以在48小時內運到。”

蒲城西甜瓜產銷對接會現場。陳溯 攝
目前,在產業扶貧中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就是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從內蒙的土豆到山東的大白菜,從海南的香蕉到陜西的紅棗,每年農產品滯銷的新聞屢見不鮮,“豐產”卻難“豐收”,成為農民脫貧和農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今年4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產業扶貧要在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給脫貧攻堅點明了具體的招數。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全國品牌農產品產銷聯合體執行理事長李志起向記者表示,當前農產品上行是貧困地區最大的障礙之一,農產品上行難引發滯銷痛點,對接會可以將市場和產地的力量結合起來,讓產業扶貧找到落腳點,而地方政府則是產銷對接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蒲城西甜瓜產銷對接會現場。陳溯 攝
蒲城縣從2016年開始,致力于農產品向省外推廣銷售,2017年在北京舉行了一場面向京城民眾的酥梨推介會,蒲城縣政府領導親自站臺“吆喝”賣梨,接下來,蒲城縣還將在各大城市開展推介會,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
據了解,國家級貧困縣陜西蒲城是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的故鄉,距離古城西安110公里,素有“中國報時城”“中國酥梨之鄉”“中國西甜瓜之鄉”等美譽。作為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瓜果大縣,2018年全縣西甜瓜種植總面積17萬畝,預計總產將達到50萬噸以上。
蒲城縣副縣長陳飛向記者表示,西甜瓜產業已成為蒲城中南部群眾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西甜瓜銷售在農民收入中的占比達到近15%。每逢西甜瓜銷售季節,縣政府就會通過建立西瓜專題網頁,實時網上報價,舉辦對接會,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等方式,促進西甜瓜順暢銷售。
當天,中國社區聯盟副理事長、秘書長鄭燦朝在對接會上表示,“以商助農、產業扶貧”是舉辦本次對接會的主旨,在品牌農產品與商超之間搭建良性運作橋梁是推進產業扶貧的第一步。
對接會期間,北京首農電商、超市發連鎖、拼多多電商、菜鮮果美社區生鮮超市、果樂樂電商等知名生鮮電商及連鎖超市均來到對接會,成為蒲城西甜瓜的有力買家。李志起表示,經濟發達地區農產品自給率較低,以北京地區為例,農產品自給率僅為10%,對外地的生鮮農產品有巨大需求,“北京民眾可以在做幸福的‘吃瓜群眾’的同時參與扶貧。”
除了舉辦對接會,蒲城縣還通過和首農電商、拼多多、果樂樂等電商合作,以品牌、訂單等多種形式,共同勾勒出蒲城西甜瓜的產銷對接新模式。
此次對接會也在“互聯網+”渠道方面做出拓展,搭建線上銷售系統,從消費數據、生產數據的挖掘到提供電商營銷方案的閉環服務,讓“電商扶貧”“以商助農”成為撬動蒲城鄉村振興的有力杠桿。(記者 陳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