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慶在中亞首家孔子學院:“一帶一路”上的文化傳播大使
15年前,重慶人代遠鴻還是西南大學的一名俄語教師,去年下半年,他前往哈薩克斯坦,成為當?shù)匾患铱鬃訉W院的中方院長。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孔子學院還很陌生,但對外國人來說,學漢語、了解中國文化到孔子學院,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代遠鴻看來,如今的孔子學院已不局限于“漢字掃盲班”的身份,更擔負著在國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使命。
哈薩克斯坦興起“漢語熱” 孔子學院供不應求
1月的阿拉木圖,一片冰天雪地,室外溫度最低可達零下20度。
早上9點,代遠鴻走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掉厚厚的羽絨服。這件在重慶很少派上用場的羽絨服,在這里的冬季天天都離不開。
阿拉木圖是哈國最大的城市,聚集了哈國最好的高校,阿布萊汗國際關系與外國語大學被稱為哈國“外交官的搖籃”。代遠鴻是該校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這家孔子學院剛成立不到一年,由阿布萊汗國際關系與外國語大學和位于重慶的西南大學合辦。
學漢語在哈薩克斯坦火起來,也是近五年的事情。
代遠鴻在成為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之前,在西南大學做了十幾年的國際交流工作。對于海外學生對漢語的熱情,他的感受很直觀。2004年,來西南大學留學的外國學生不足100人,這個數(shù)字在去年增加了接近二十倍,接近2000人。其中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留學生增幅明顯,2014年還只有幾名,去年達到200多名。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這主要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哈薩克斯坦占據(jù)重要地位,中歐班列也要經(jīng)過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近年來提出的“哈薩克斯坦2050戰(zhàn)略”、“光明之路”新經(jīng)濟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也在實現(xiàn)對接。此外,哈薩克斯坦工業(yè)基礎薄弱,中石油、中石化、華為、中興、小米等一批中資企業(yè)在這里打開了市場,為哈國建設了許多能源、通信基礎設施。
經(jīng)濟合作必然帶來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需求。代遠鴻接觸到的哈國年輕人,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成功商人、企業(yè)家和政府官員,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學習漢語,因為對他們來說,學好漢語意味著更多機會。
“我們做文化傳播,當然是哪里有需求,就去哪里。”代遠鴻說。其實,此前在阿拉木圖已經(jīng)有了一所孔子學院,是由蘭州大學與哈薩克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合辦的,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該大學東方語言系主任PaltoreYktiyar說,漢語系每年有10個公費學習漢語的名額,總是供不應求,很多學生自費來學習。
20歲的薩和耶是哈薩克斯坦國立民族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讀的是中俄翻譯。她告訴記者,一開始父母希望她從事外交工作,但現(xiàn)在自己的規(guī)劃是畢業(yè)后到在哈中資企業(yè)上班。“本地企業(yè)和中資企業(yè)的工資待遇相差10倍。”她告訴記者,如果能有機會到中國發(fā)展,那就再好不過。
這種現(xiàn)象在其他高校也存在。哈薩克斯坦國立師范大學大三學生阿曼朱莉阿樂瑪和同學本來學的是俄英翻譯,最近也開始找私人教師學習漢語。“我爸爸是一名大學教師,他告訴我,學好漢語,對未來有好處。” 阿曼朱莉阿樂瑪說,“我的偶像迪瑪希還去參加了中國的綜藝節(jié)目《我是歌手》,聽說他在中國人氣也很高。”
13年開了516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快
對中國人來說,孔子學院可能還有點陌生,但隨著十幾年的發(fā)展,它們在海外的名氣越來越大。
相比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推廣機構,孔子學院很年輕。法國的法語聯(lián)盟成立于1883年,英國的英國文化委員會成立于1934年,德國的歌德學院成立于1951年,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成立于1991年,而孔子學院成立于2004年。
雖然年輕,但孔子學院的發(fā)展速度首屈一指。根據(jù)其總部官微2017年10月23日數(shù)據(jù),目前全球已有142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516所孔子學院和1076個中小學孔子課堂。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51國,共設立了135所孔子學院和13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2016年,注冊學員達到46萬人,文化活動受眾270萬人,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qū)之一。
孔子學院怎么開?代遠鴻告訴記者,一般都是由中方高校與外方高校先達成合作意向,然后再向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申請,提交申辦計劃書,內容主要包括申辦機構簡介、市場需求預測、管理機制、運營計劃等。
一般來說,外方高校必須是當?shù)刂髁鞔髮W,有一定影響力,并且有已經(jīng)開展?jié)h語教學的基本條件和足夠的場地。“相當于外方出場地,我們出人。”代遠鴻說,要想成為一名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也要經(jīng)過層層選拔、考核和培訓。
經(jīng)過三個月左右的流程,代遠鴻拿著好不容易辦下來的工作簽證和國家漢辦撥下來的啟動經(jīng)費,來到阿拉木圖,學院的其他3名中方教師和工作人員由國家漢辦直接派出。
初來乍到,辦公室里什么都沒有,為了盡快展開工作,代遠鴻和3名同事一邊“打游擊”辦公,一邊干起了體力活,7個辦公室和圖書資料室的辦公設備全都是他們一趟一趟從市場搬回來的,“要精打細算,將啟動經(jīng)費每分錢都花到刀刃上。”他說。
孔子學院教啥?不僅是包餃子、打太極
去年9月,阿布萊汗大學孔子學院正式開課,記者在國家漢辦官網(wǎng)查詢得知,這也是重慶高校在中亞地區(qū)合作開辦的第一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教什么?很多人一聽說孔子學院,就認為是教四書五經(jīng)等古文,事實并非如此。開設在各地的孔子學院會根據(jù)自身的定位,開設漢語、漢字、書法、中國畫、中國舞蹈、武術等,當然,每逢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假日,還會組織學生體驗包餃子等。
“除了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業(yè)技能人才的培訓也受到青睞。”代遠鴻告訴記者,西南大學與泰國孔敬大學合辦的孔子學院開設了高鐵漢語培訓,已連續(xù)舉行了兩屆,頗受師生們歡迎。目前,阿布萊汗大學孔子學院已開設四門課程,包括商務漢語、旅游漢語、外事漢語和交通物流漢語,已有接近500人報名。“爭取在2018年擴大到1000人。”代遠鴻說。
越來越多的國家及學校希望孔子學院成為中外企業(yè)、人文與科技合作交流的牽線者,渴望孔子學院成為培養(yǎng)本土“一帶一路”智庫專家的平臺。在代遠鴻看來,從語言文化等人文領域的交流擴展到科技和經(jīng)濟貿(mào)易等領域,這是孔子學院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孔子學院邁向2.0 他要做中國故事的講述者
代遠鴻要解決的最大難題,是中方大學和外方大學對孔子學院的定位差異。“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漢語受到熱捧,哈方大學對開設孔院的定位是吸收更多、更好的生源,而我們的定位則不限于漢語培訓,希望更多地開展文化交流和傳播。我們最初想走進社區(qū)舉辦一些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但外方大學不同意,我們就想了一些折衷的辦法,在尊重外方的基礎上,形成適合自己的項目。”代遠鴻說,除了語言培訓,他所在的孔子學院未來將主要開展本地漢語教師培訓、國際學術交流項目、國際會議以及本土漢語教材開發(fā)等項目,來實現(xiàn)研究型孔子學院的發(fā)展定位。
在和同行的交流中,代遠鴻總結出來,現(xiàn)在的孔子學院正在進行升級,并出現(xiàn)了發(fā)展定位上細分領域的分化,有純教學型,有學術研究型,有國際交流型,還有職業(yè)教育型。“可以這么說吧,孔子學院在經(jīng)過高速發(fā)展后,已經(jīng)從1.0升級到了2.0版本。”他說。
代遠鴻告訴記者,自己正在為1月中下旬即將啟動的阿拉木圖地區(qū)漢語本土教師的培訓項目而忙碌,2月底,會有西南大學學生藝術團去孔院演出與文化交流,3月中旬,將組織在哈中資企業(yè)與大學漢語師生的校園招聘會,“這些活動可以從各個維度,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藝術和經(jīng)濟實力,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影響力。”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跨文化傳播,代遠鴻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他也正在為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