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實習生 沈逸飛
3月25日,因為連續下雨,武漢市洪山區武南鐵路社區鐵路新村機務小區,地面漬水深至成人膝蓋。3月26日凌晨,在水務部門努力下,這里的漬水基本清退。
這個老小區僅有兩棟樓,夾在兩條鐵路線中間,地形像凹下去的鍋底,排水不暢,遇連續降雨就容易淹水。目前,洪山區水務部門已經在開展武南明渠改造工程,有望徹底解決社區漬水問題。
低洼老小區漬水深至成人膝蓋
“大概是凌晨開始下雨,到上午11點多漬水快到膝蓋了,小區里面就成湖了。”家住鐵路新村機務小區122單元7樓的王先生說,25日早晨,他準備出家門上班,從窗戶往下看,小區里的道路已經被淹沒了。
他只好向單位請假,兩個孩子也不得不留在家里。但是上幼兒園的老二,昨天上午要穿雨靴去看水,結果快下一樓樓梯時滑倒在水里。“幸好我在旁邊,扯了一把,只是孩子手上戴的電子表,還有身上的衣服都濕了。”王先生趕緊把孩子帶上去。
“今天凌晨積水才被抽排干凈,但是院子里、一樓住戶家里一片狼藉。”3月26日天氣轉陰,上午10時許,王先生帶極目新聞記者看小區,只見兩棟樓的一樓墻面上,還留著一道積水留下的分割線,由于被水浸泡過,分割線下方的墻面顏色要深得多。
記者走進一樓居民陶爹爹家,發現室內潮濕,木質家具、墻體,也留下了積水退去后的痕跡,地面還有點濕滑,他兒子陶先生正在客廳用拖把拖地。陶先生說,昨天下午水還沒退,他就想辦法把父母背出去,到外面借住一宿。今天剛返回,但感覺還是沒法住人。
據幾位居民介紹,這個小區是1996年前后他們單位分的,地勢像凹下去的鍋,大約2016年開始每逢大雨就被淹,最深的時候到人的胸口,水務部門也會派人來應急抽水,只是中間存在時間差,還是導致出行不方便,家電、電動車等生活物品也常被泡壞。
“社區昨天調來了橡皮艇,幫忙運送出門買菜的、必須回家或者借宿其它地方的居民。”不過,他們盼望,相關部門能否制定長效的辦法,徹底解決小區逢雨必淹的煩惱。
武南明渠改造工程或解決漬水問題
為什么這個小區每次下雨都會被淹?小區里的許多居民都覺得,應該和小區地勢低洼以及排水管道不暢有關。記者環顧周邊看到,被兩條鐵路線夾在中間,而這個小區的地面,比四周低4、5米,出入口是一段較長的下坡路。手機地圖軟件顯示,其左側靠近巡司河。
據了解,武南社區是一個混合型老舊社區,多為六七十年代的房屋,位于巡司河及武南明渠西側,緊鄰武昌機務站,為周邊77公頃匯水區域內的地勢最低點,易發生漬水。洪山區每年在汛期時均會安排人員機械對渠道斷面進行應急疏挖、抽排等措施,提高排水效率。
洪山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降雨預警,24日他們提前開啟抽排,將社區排水明溝水位降至低于日常水位最低點。25日凌晨5時起,降雨變為暴雨級別,總降雨量約75毫米,匯水量過大,造成社區明溝及下游水位驟漲。
“排水作業人員,陸續將原抽排機組增加到11臺機,抽調機械擴挖明渠導流。不過由于巡司河水位過高,對渠道排水形成頂托,社區降水緩慢。”該負責人表示,他們請求市泵站處增加江南泵站機組抽排力度支持,降低巡司河水位,并再次從其它值守點抽調4臺大功率抽水泵過來抽排。抽排18個小時后,26日凌晨1時,機務小區漬水基本消退。
該水務局透露,洪山區已經開展武南明渠改造工程,以期徹底解決社區漬水問題,此外還將對武南社區及周邊區域排水系統開展排查,打通阻水點,優化防汛預案,在現場常備大功率抽排設備,一旦發生降雨預警,提前開啟搶排降低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