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崔逾瑜、通訊員周鑫、胡海榮)春風拂動,新芽俏立。3月1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青崗嶺茶園開采,由此該縣22.1萬余畝茶園步入“春茶季”。鮮綠的春茶,“飄香”市場。
近年來,為探索化肥減量增效科學方法,加快轉變施肥方式變革,深入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宜昌市耕地質量和肥料管理站聯合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連續3年在漁洋關鎮南河村開展茶園化肥減量增效示范,推廣“配方肥+機耕+綠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等施肥模式,探索多種技術模式在茶葉生產上的應用效果。
試驗示范驗收結果表明,“配方肥+機耕+綠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等技術模式對茶葉生長均有促進作用,其中“配方肥+機耕+綠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示范模式效果尤為顯著。種植了綠肥的茶園,因綠肥的旺盛生長達到了防止茶園水土流失、改善茶園氣候環境的作用,同時通過科學管理,及時刈割、翻壓,起到提高茶園土壤肥力、調節土壤營養元素平衡的作用。在“水肥一體化+有機肥”示范區,通過滴灌施用水溶肥,節水節肥、省工省力,肥料利用率得到了明顯提升,可減少化肥施用20%以上。
3月16日,五峰茶園種植綠肥示范現場會在五峰南河村召開。洋河春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通過試驗示范,示范區的茶葉品質提升,茶葉產量提高,“這些科學實用的施肥技術幫我們茶農增收,應該加快推廣和應用。”
綠肥種植是近年來農業部門重點示范推廣的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之一。2022年,宜昌擬推廣綠肥種植50萬畝,充分利用冬閑田、柑橘園、幼齡茶園等,提升耕地地力,助推全市農業綠色高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