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丁燕飛
本以為是直腸息肉復發(fā),誰知竟然是直腸癌,而且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僅4厘米。31歲的劉先生嚇壞了,因為這個距離很可能保不住肛門,難道以后要掛著袋子生存?在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腫瘤放化療科醫(yī)生團隊為他挑戰(zhàn)極限,成功切除腫瘤并保住了肛門功能。
劉先生31歲,在荊州一家酒店做廚師。2019年12月,他發(fā)現(xiàn)大便中帶血,就在一家醫(yī)院做了直腸鏡檢查。因為以前他切過直腸息肉,他以為這一次是舊病復發(fā),不料拿到結果后整個人嚇呆:直腸腺癌。2020年初,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求醫(yī)。
經詳細檢查,小劉被確診為進展期超低位直腸腺癌,腫瘤距離肛緣僅4厘米。按照傳統(tǒng)術式,需要將他的肛門和直腸病灶都切除,以后他排便只能通過腹部造瘺。這也意味著他將無法再擁有正常的生活。想到終身要掛個大便袋子生活,劉先生無法接受。他苦苦哀求:能不能有其他辦法?
該院結直腸腫瘤多學科團隊為他進行了會診討論,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低位直腸癌診治中心團隊為他制定了一個精準保肛方案——先行放化療,使腫瘤局部盡量縮小,再爭取進行保肛手術。劉先生表示同意放手一搏。于是,周福祥教授、江換鋼副主任醫(yī)師,開始為他采用腔內后裝治療聯(lián)合標準同步放化療方式。放療的日子很漫長,劉先生也終日悶悶不樂,人變得易怒易躁。“我每天都在想,是因為我吃東西口味太重?還是因為熬夜?為什么我會這樣……我覺得我做什么都是錯的。”
這段時間里,醫(yī)護人員和家人也覺察到了劉先生的性情變化,平時總是鼓勵他、開導他。長達數(shù)月的放化療后,檢查確認,劉先生的病灶縮小到了預期值,為根治性手術并保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020年11月,錢群教授、江從慶教授團隊為劉先生進行了腹腔鏡微創(chuàng)超低位直腸癌根治極限保肛手術—部分內括約肌切除(ISR)+回腸臨時性造口術。手術成功地切除了腫瘤,并完成了淋巴結清掃,同時為他成功保住了肛門。蘇醒過來聽說這樣的結果,劉先生喜極而泣。隨后的檢查報告顯示,他的直腸和淋巴結病灶的腫瘤細胞完全消失。
上個月,劉先生接受了系統(tǒng)復查和肛門功能評估后,又完成了預防性造口還納術。經綜合治療,他精神了很多,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起來。10月18日他已經能夠正常排便,出院前他還特地給醫(yī)生團隊送上了錦旗,表達自己的感謝。
江從慶教授介紹,結直腸癌發(fā)病年齡不斷年輕化,在年輕群體中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家族史、久坐、炎癥性腸病(IBD)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年輕結直腸癌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直腸出血或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貧血、食欲下降和體重減輕,一旦出現(xiàn)這些癥狀,大家要盡快就醫(yī)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