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政府和央行龐大的救市舉措支持下,全球金融市場從年初時的過山車行情中逐漸歸于平靜。然而,波動率的下降帶走了政府債券交易員和投資者未來數月的交易機會。
3月份新冠危機侵襲全球金融市場時,主權債券價格一度沖高,為股票急跌提供了一些急需的對沖。不過,之后這些債券未能逃脫席卷整個市場的拋售潮,促使美國、英國和歐洲央行推出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予以應對。
如今,主權債價格仍接近歷史高位,但交易員們押注市場波動率會繼續保持在低位,就像多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日本國債市場。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四個月前升至十多年高位后,美國銀行一項追蹤美國國債市場預期波動率的指數已跌至接近紀錄低點。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很難找到優勢。

AllianzGlobal Investors的投資組合經理Mike Riddell說:“顯然存在一個較長期的風險,那就是世界各地都將變得像日本一樣。作為一名主動型基金經理,如果市場缺乏波動,流動性開始下降,賺錢就會變得越來越難。”
在第二季度各類資產交易大幅增長后,華爾街交易員正在為下半年交易放緩做準備。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7月14日表示,他預計接下來幾個月交易收入將下降一半。
本周出爐的業績報告顯示,交易業務成為華爾街大型銀行第二季財報的一大亮點,幫助他們在“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財報季”穩定利潤。高盛的交易收入同比幾乎增長一倍,其固定收益部門收入比去年同期高出149%,摩根大通的固定收益交易收入也較去年同期翻番,花旗的債券交易業務營收則增加了68%。
疫情期間各大央行頻繁大舉干預市場,交易需求和交易量激增。隨著市場恢復平靜,波動率降低,交易員擔心未來交易機會將減少。
為了應對新冠危機,主要央行推出了規模空前的資產購買計劃,澳洲聯儲還首次采取收益率曲線控制,仿效日本央行此前采取的措施。美聯儲目前雖然尚未動用收益率曲線控制,但已對此進行了討論,這是上世紀40年代以來首次。投資者認為,央行資產購買的目的——在增加政府舉債的同時限制借貸成本——越來越像日本的政策。
資產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投資策略師Russell Silberston說:“我認為這是名副其實的收益率曲線控制。他們的理由是維護市場平穩運行,但這只是‘收益率不能上升’的委婉說法。”
Tradeweb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60%至0.78%。“很難想象美國國債會像(日本國債)市場那樣成為一潭死水,但如果你看看過去幾周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窄幅波動,情況肯定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Silberston稱。
一些投資者認為,即便是在歐元區,情況因19個成員國擁有各自的政府債券收益率而變得復雜,央行也在暗中為債券價格設限。
Pimco的投資組合經理Konstantin Veit表示,歐洲央行的債券購買計劃“實際上構成了寬松的收益率曲線控制”。
M&G Investments駐倫敦的機構投資組合管理部門主管David Lloyd稱,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等傳統驅動因素依然敏感。“但還有這張萬能的王牌,讓其他一切都變得次要。”
Lloyd說,債券投資者必須決定,是滿足于較低的回報,還是通過進行大方向押注來承擔投資組合中的更大風險。但他提醒說,這種策略可能不會奏效:押注收益率較低的債券可能沒有太多投資的空間,而希望獲得更高收益率的投資者則應該警惕日本市場的例子,多年來,做空日本國債讓投資者損失慘重,這種交易也被稱為“寡婦制造者”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