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目是販賣焦慮的。沒道理。我心里總是有個小惡魔,私自改我的標題。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今天說的就是稅延型產品。稅延型養老險只是稅延型產品的一種,下個十年稅延型產品大概率會越來越多,工薪階層也大概率會出手,所以提前了解一下是必需的。

稅延有多實惠?
所謂稅延就是延后納稅。字面上看不出來這玩意有多實惠,大投資家芒格曾經舉過例子,我們直接引用一下就好,當然這只是示例,不代表我國稅延型產品的實際情況:
年均復合收益是13.3%。
如果你的一項投資長達30年、年均復合收益為15%,而且只是在第30年年底才繳納35%的所得稅——那么你一次性繳稅后算下來的
復合回報率就只有9.75%了。
同樣是30年、年均復合收益15%的投資,但每年賺了15%之后繳納35%的所得稅——那么你每年的
兩個年化收益率相差3.5個百分點,30年積累下來,每投資后者1塊錢,期末總金額為16.3元,而前者則高達42.35元,簡單算相差當初本金的26倍。

本例是投資所得稅延的例子,其實挪到工資收入的稅延上,效應也是一樣的。所以,稅延給工薪階層帶來的實惠,遠不止一個投資收益率那么簡單。我們截取芒格的話來形容“光是少交的所得稅就能更讓你增添很多財富”。
所以說,我們理解稅延型產品要從兩個角度理解,這類產品的實惠,那還是相當良心的。

以美國為例:敢花錢
全世界稅延型投資品存量和新增規模最大的國家,目前都是美國。我們以美國為例說說這個事。
大家印象中的美國人都是特敢花錢的,從1959年到2014年,美國人均月儲蓄率最低的時候,賺1000塊,存8塊。坐吃山空。為什么膽這么大呢,因為普通人通過稅延型產品為代表的長期投資綁定國運,解決遠慮的同時降低近憂,掙一個花倆,“月光而心不慌”。
——你以為齊齊魯要談401K了是不是?那玩意太初級,美國人現在玩401K越來越少了。我給你來點真正的干貨。2013年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做組合投資的網站叫motif,美國群眾可以把養老賬戶鏈接到這個網站上,買它的組合,FAQ里面赫然是這樣顯示的:

5個相關問題里面只有1個提及401K,剩下4個都是IRA。
不管是401K還是IRA,這都啥玩意,從頭說。

養老第三支柱
首先是美國社保不靈了——不要類推啊,咱們社保養老金那是杠杠的——老人變多,壽命還延長了,美帝政府扛不住了,要不怎么全球屬它最能欠錢呢。
于是美帝政府就說,In God We Trust,地主家也沒余糧啊,你們又不是不掙錢,你們自己存點吧,你們只要自己存,我就晚些收你稅。
這就是401K和IRA的來源,簡單理解,就是這倆賬戶都是個人開,個人存錢,個人決定存的錢往哪投,退休以后個人取,然后政府給優惠,也就是政府、雇主之外的個人養老支柱:第三支柱。401K只針對私人公司企業雇員,IRA是只要掙錢的人都能存。當然,401K和403B差不多,都有那種你個人存多少錢,公司同時給你存多少錢的安排(match),不過這個match是有上限的。
401K和IRA還有一個區別,就是401K只能買基金,IRA還可以買股票。簡單說就醬紫。

(圖片來源:中證金融研究院)
一種是存時優惠
那美帝政府給的稅收優惠是咋回事呢?簡單講就是兩種:比如你往IRA賬戶打錢,這錢你就不用交個稅了,等取的時候再交;就是你往IRA賬戶存的錢都是稅后的收入,但是你取的時候就不用交稅了。不管怎么優惠,這個稅收優惠的額度都是有上限的:2015年,50歲以下,每年可以存5500美元;50歲以上,每年可以存6500美元。這個額度經常上調,2002時還只有3000美元,13年后就翻倍了,說明人家也是講理的。
還有就是特富裕的個人或家庭,它不給稅收優惠,這個也挺講理的。

投資方向:主要買基金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錢存進去以后買啥,截止2015年末,IRA投向公募基金、銀行存款和保險的占比分別為48%、7%和5%。再往前4年看,2011年末,IRA 45%投給公募基金、38%投給證券公司(具體證券公司拿去做啥不太清楚),10%在銀行,還有一點在保險公司。
說白了吧,大頭還是拿去買基金了。
基金公司拿到錢以后怎么辦呢?也沒啥好辦法,美國市場都是按書來的,就給你做配置。
那是誰說的來著:資產配置可以解釋90%的超額收益來源。
截至2011年底,美國公募基金打理的IRA資產,4成買美國本土股基,兩成買混合基金,兩成債基,剩下的是全球股基和貨基。
這一配置,再加上基金公司一些能力,大概搞個平均收益(其實低于平均收益也行,只要長期堅持),就靠譜了,下面這個圖可以看出來公募給IRA賬戶調倉的情況:

(圖片來源:中證金融研究院)
收益有多么靠譜呢?美國金融監管局(FINRA)出版的《明智的401K投資》進行了相關測算,假如每月向傳統401(k)賬戶存入300美元,每年平均獲得8%的收益率,參加20年,賬戶價值18萬美元,參加30年則有45萬美元。
那你說了,美國公募靠譜,中國公募不一定靠譜啊。其實中國公募總體的投資管理能力和收益是靠譜的,但中國公募總是鼓勵你快進快出轉換什么的,投資者也缺少一個機制能夠長期堅持。
美國人啥都好,就是反應慢點——就算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人也還是有定力,只有3.7%人從養老金賬戶提錢,只有3%的人停止了相關的繳費。
我覺得中國人也完全能做到,但是我們一直缺乏這種適應長期投資的機制安排。

幾點結論
1. 社保養老金是保個底,企業年金是有益補充,要高標準養老還是得自己上心。隨著試點推進,未來十年,稅延型投資產品可能越來越多,而且與工薪聯系,您真得提前了解一下。
2. 從美國情況看,靠稅延型產品(主要投基金)養老是靠譜的,長期投資,稅收實惠,綁定國運,平均收益。當然哦,這句話是有前提的,前提在哪您自己琢磨。
3. 為養老打算,哪天都不晚,哪天都不早。所以,條件成熟時,同志們可以關注下。
4. 大膽猜測一下,估計十年內條件會趨于全面成熟。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復制、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