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以來,此前強勢上漲的大盤藍籌股逐漸顯露出偃旗息鼓之勢,而作為風格交替的接棒者,中小創成長股也是分化明顯,令投資者的操作難度增加不少,而這樣的行情對注重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來說,可謂是異常艱難。
從格上理財公布的私募基金公司年內業績排名看,曾經大名鼎鼎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創辦的千合資本今年顯然是名落孫山,旗下基金整體平均收益率居然為-5.25%,該公司管理的昀灃3號僅在今年2月份凈值就下跌了14.32%,是千合資本旗下有公開數據可比的股票型基金跌幅最慘的一只。
王亞偉震蕩市中業績慘 15只產品13只年內負收益
經過了去年的持續上漲后,2018年的A股市場又再次顯露出讓人不省心的本性。1月份在多頭熱情延續的背景下,主板市場收出陽線,但也從1月底開啟了大幅回調走勢,這讓2月份的上證指數大跌了6.36%。與此對應的是,創業板和中小板在1月份收出陰線后,卻都在2月份收紅,分別上漲1.07%和0.76%,進入到3月份,市場又再次整體小幅反彈,雖然以創業板和中小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看似連續兩月收紅,但其中的分化也是非常明顯,這也讓注重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倍感壓力。
根據格上理財數據統計,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少股票型私募基金均出現了大幅回撤。整體來看,在2月份里私募行業平均收益僅為-3.17%,而從今年內的私募基金公司整體業績表現看,不少知名公司都在2018年內出現虧損,比如星石投資今年內的平均收益就為-2.94%、淡水泉投資為-3.38%、神農投資為-0.75%。與這些公司相比,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在公轉私后創辦的千合資本顯然是其中最差的,年內整體收益居然為-5.25%。
格上理財數據顯示,在千合資本旗下有可比數據的15只股票策略基金中,有13只今年內的收益都為負,虧損比例為87%。最差的千紙鶴1號跌幅為10.23%,在7576同類基金中排名7034名,截至2月9日該基金的單位凈值為1.6375元。
資料顯示,千紙鶴1號成立于2014年11月28日,基金經理正是王亞偉本人,該基金的認購起點為100萬元。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63.75%,年化為16.65%,雖然總體看還是不錯的,但從近一年、近六個月和近三個月的收益看,分別為-5.77%、-10.54%、-9.06%,皆為虧損。
而從2月份市場震蕩行情下的表現看,千合資本旗下的昀灃3號成為該公司單月業績最差的產品,跌幅達14.32%。該基金成立于2015年1月13日,累計收益率為20.42%,和千紙鶴1號相似的是,該基金在近六個月、近三個月和今年以來的業績均為負值。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深圳千合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是原華夏基金副總經理王亞偉于2012年9月在前海成立,說起王亞偉,其顯然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明星基金經理。其曾任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業務經理,華夏證券有限公司研究經理。1998年加入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興華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1998年4月28日至2002年1月8日期間),華夏成長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01年12月18日至2005年4月12日期間)。擔任華夏大盤精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05年12月31日至2012年5月4日),擔任華夏策略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08年10月23日至2012年5月4日)。
此前據媒體報道,千合資本目標客戶鎖定為高凈值人群,客戶資金門檻為2000萬元人民幣起,亦有說法是500萬美元起。此外,客戶投資其私募的資金量不得超過個人資產一定比例(或為5%),即要求目標客戶至少身家數億。
近年來踩雷不斷 曾經的“一哥”走下神壇
王亞偉在華夏基金時,曾創造了讓人難以企及的輝煌。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初管理華夏大盤精選混合基金期間,累計取得了約12倍收益,業績回報年化收益率為50%,在同類77只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過基準回報10倍以上。
另一只他在華夏基金管理的華夏策略基金從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盡管市場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但王亞偉仍逆市取得了128.60%的收益,在3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
但在其奔私以后投資卻屢屢不順,早在2015年A股大幅上漲時期,王亞偉管理的基金就頻頻出現業績不佳的情況。此外,在其豪賭一汽轎車(10.600,0.17,1.63%)和一汽夏利(4.310,0.13,3.11%)股改的操作中,也均以大幅虧損收場,隨后又陸續踩雷中科招商、三聚環保(32.210,-0.28,-0.86%)等股票。
中科招商是王亞偉在新三板投資的公司,當時中科招商定增50億元,而王亞偉一人就認購了近5億元。但在2016年12月,證監會叫停私募機構掛牌融資,加之定增市場風云突變,中科招商的股價一路下跌,大大低于了王亞偉參與的定增價,導致損失慘重。
而三聚環保更是王亞偉的心頭好,從2013年開始王亞偉便持倉三聚環保,此后多年對其不離不棄。但在營收與利潤增長不匹配,以及客戶實力遭質疑的一系列打擊下,該股股價自2017年后大幅下跌。雖然不至于讓王亞偉虧損,但目前股價已經回到了2015年時的水平,盈利縮水幅度不小。
其實,縱觀王亞偉的投資風格,其多以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也就是善于投資有重組預期的股票而著稱。但業內人士表示,王亞偉在公募能夠取得驕人成績主要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當時正是重組概念股炒作風行的時代,但時隔四年以后市場環境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變化。
如果說一個投資者依靠重組股偶爾賺了一把,獲得了幾倍的投資收益,那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他把絕大多數的精力都用來挖掘重組股票,最后很可能會不如所愿,一旦遇到風吹草動,重組股票出現大面積重組失敗或者價值中樞下移,賭重組的投資者將會損失慘重,或者市場上的重組預期出現消退,賭重組專家持有的大量股票也會成為累贅。
另一個因素是華夏基金作為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的領頭羊,其投研團隊非常龐大,調研實力在業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在信息獲得、信息篩選等各方面都達到了效率的最佳化,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王亞偉實施精準選股創造了條件。但其轉私之后,這一平臺優勢自然大打折扣,也導致其頻頻踩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