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岸 踏過櫻花第幾橋
南岸嘴明年 穿上花衣裳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李輝攝
郁郁蔥蔥的南岸嘴就像兩江之上的一艘巨輪
觀江臺階效果圖 武漢碧水集團供圖
堤頂觀江帶效果圖 武漢碧水集團供圖
芳華徑效果圖 武漢碧水集團供圖
你有多久沒去過南岸嘴了?估計不少武漢人的回答是:很久了。
這座濱江公園給人們留下的記憶,仿佛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南岸嘴位于長江、漢江交匯處的沖擊地帶,被稱為武漢“城市之心”。6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水務局了解到,作為武漢百里長江生態走廊的重要節點,南岸嘴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的大幕已經拉開。預計今年底,22歲的南岸嘴公園將迎來華麗變身。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劉杰 殷振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輝
探訪
大樹參天鳥叫蟬鳴小桃源
提起南岸嘴,相信不少武漢人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說熟悉是因為,不論你是在江灘游玩,還是乘坐輪渡過江,總能看到江心這片郁郁蔥蔥的公園。說陌生是因為,許多武漢人距離上次去南岸嘴,可能已經過了10余年甚至20余年。
6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驅車駛過漢口沿江大道,越過晴川橋,來到長江、漢江交匯處的南岸嘴。公園大門緊閉,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正在悄然展開。
進入園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片的參天大樹。時值正午,驕陽似火,記者卻感到陣陣涼意。濃密的枝葉擋住猛烈的陽光,只灑下些許溫柔的光斑。
沿著林蔭道前行,聽著鳥叫蟬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武漢碧水集團南岸嘴項目負責人毛磊介紹:“我們3月進場,5月正式開工,目前正按計劃進行基礎部分施工。項目展開后,我們清除了部分灌木、雜草和老舊設施,但許多地方還是能看出歲月的痕跡。”
路邊有幾處水泥凳尚未拆除,造型簡陋粗糙。道路雖然寬闊,但是硬質的水泥路面,還有排水溝、花壇、路燈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有些小路埋沒在雜草叢中,一些地方光禿禿地裸露著黃土。
記者繞著公園轉了一圈,發現除了兩江交匯處的“嘴頭”能看看江景,整座公園缺乏特色景觀和亮點。
“南岸嘴?我和同學只去過一次。漢口江灘和武昌江灘倒是經常去。對比起來,南岸嘴好像停留在上個世紀,里面的設施比較陳舊,對年輕人來說沒什么吸引力。”湖北大學學生張鵬飛告訴記者。
留白
騰退22年一直未大興土木
南岸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據北宋胡寅《登南紀樓》載:“平時十萬戶,鴛瓦百賈區。夜半車擊轂,差鱗銜舳艫。”彼時,漢水尚未改道,南岸嘴周邊的水文環境更加平穩安全,人口達數十萬,是武漢地區重要的工商業樞紐之一。
改革開放后,漢正街飛速發展,對岸的南岸嘴高公街輪渡碼頭,成為漢陽通往漢口的捷徑,每天客流量高達4萬人左右。至上世紀80年代,約25萬平方米的南岸嘴常年居住著萬余居民,還有十余家企事業單位,低矮的平房密密匝匝。
1998年,長江流域暴發特大洪水,南岸嘴至龍王廟險段一度險象環生,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洪水退去后,龍王廟綜合整治工程迅速開工,主要項目之一便是南岸嘴拆遷。當地居民和企事業單位悉數搬離,退岸建堤,栽樹種草,長期飽受洪澇之苦的南岸嘴不再與水爭地,自此成為“生態留白區”。
2000年,武漢市曾慎重討論過南岸嘴的開發建設問題,還一度向全球征集建設方案。但經過再三論證,武漢市政府決定:繼續將南岸嘴“留白”。
留出長江空間,留下生態底色,這一留,就是22年。
因此,目前南岸嘴公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自從騰退整治后,基本上再也沒有大動過。
理念
綜合整治要小動靜大變化
如今,南岸嘴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大幕拉開,它將變成什么樣?會大拆大建嗎?
武漢市水務局堤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岸嘴“留白”多年,是武漢市各界的共識,更是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注腳。因此,此次提升改造工程,作為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的重要節點,重點放在提升公園精致度,提升市民體驗感,對景觀、綠化、休閑配套、照明、給排水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
武漢市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主創設計師王雙雙,是南岸嘴項目設計負責人。“上海的陸家嘴、重慶的江北嘴和武漢的南岸嘴,是長江沿線的三大‘嘴’,總是不免被人聯想到一起。前兩個地方我都去過,它們的建設模式是商業開發,因此成為了當地最繁華的區域。正是這樣的巨大反差,讓我更加珍惜武漢20多年為南岸嘴的‘留白’。”王雙雙說。
王雙雙介紹,動筆設計之前,她多次來到南岸嘴,漫步、思索,最終凝練出“小動靜、大變化”的設計思想。規劃步道、景觀時,她專門為公園里的大樹讓路。“走遍武漢兩江四岸的江灘,很少有這樣的密林之境,所以我所有的設計,都是以南岸嘴寶貴的生態為底色。”王雙雙說。
據介紹,此次南岸嘴項目規劃總面積13.6萬平方米,除了對景觀和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外,其防洪功能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總體規劃所所長林建偉曾撰文透露,將規劃以“長江文明之心”為核心,探索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武漢先行區。在這一規劃中,“長江文明之心”正是以南岸嘴為中心、以3.5千米為半徑、覆蓋“兩江四岸”的核心區域。
改造
遛娃和運動都有專屬天地
在“嘴頭”區域,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改造長約80米的臺階。這里原有的水泥臺階十分簡陋,雖然風景很好,但難以留住游人。
毛磊介紹,他們會用大理石重新鋪裝臺階,還會修復破損的花壇,栽種新的植物,并利用臺階高差設置木質坐凳。工程完工后,相信這里會成為市民、游客零距離感受兩江交匯景觀的必到景點,坐下來欣賞大江奔流、云卷云舒,亦或是聽聽歌、放放空,來了就不想走。
在大樹下來一場慢跑,呼吸著森林氧吧的清新味道,對于運動愛好者來說,南岸嘴的環境太具有吸引力了。改造中,南岸嘴現有的防汛便道將進行提檔升級,打造成鋪設軟質彩色瀝青的“活力健步環”,茂密的大樹中還將增設“深林休閑環”。未來的每一個清晨和傍晚,這里定會成為跑友們必打卡的運動場。
環繞南岸嘴的子堤堤頂,將被打造成重要的漫步景觀帶。毛磊介紹,原先破損的堤頂路面已經全部拆除,接下來會重新鋪裝。堤角雜亂無章的灌木被清理后,將栽上櫻花樹,并打通樹下空間,營造通透的觀江視覺體驗。
小朋友來了也不怕無聊,公園內將專門設置智趣樂園。在高大的樹木掩映下,未來將安裝5組智慧互動設施,包括智慧單車、智慧足球、泡泡森林等,好玩又不怕曬,娃娃們定會樂翻天。
改造后,坐凳、公廁、垃圾桶、指引標識等基礎服務設施,也將得到補充和完善。這些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將讓南岸嘴更新潮、更時尚、更好玩。
植物
一年四季裝點出不同色彩
南岸嘴公園植被豐富,綠化體量大,但整體綠化格局較為雜亂。毛磊帶著記者邊走邊看,他介紹,道路兩旁的灌木肆意生長,已經侵占到通行空間。此外,由于一些林下植物的遮擋,容易出現“臨江不見江”的情況。
“在改造中,植物景觀的提升是一大重點。因為南岸嘴20多年來都是生態‘留白’,我們只能精心地做加法,不能做減法。”毛磊說。當年這里的綠化栽種比較粗放,因此他們會將雜亂的低矮灌木和雜草清除,梳理出芳華徑、芳香徑和芳草徑,三條各具特色的田園小徑邊分別栽種花卉、香味植物和草坪,讓植物更有亮點。
此外,在南岸嘴“嘴頭”區域,將補栽大片的櫻花樹,打造“落櫻望江”景觀。待到櫻花盛開時節,數百米的岸線上將出現壯闊的櫻花林,市民、游客來到此地,享清風拂面,觀大江東去,賞落英繽紛,想想就很美。
春天賞粉色浪漫,秋天看金色壯闊。在已有法桐、欒樹等樹木的基礎上,改造中還將補栽榔榆、櫸樹、烏桕、銀杏等觀葉植物。
毛磊說,多年來,南岸嘴一年四季都是濃郁的綠色,色彩單一,季節特點不明顯。他們將通過栽種植物,為南岸嘴的四季披上不同的衣裳,增強觀賞性和色彩感,讓“生態綠心”更加名副其實。
鏈接
南岸嘴改造看點
●整體思路
補設施:補充照明、監控、音響等基礎設施,提升休憩游賞、互動休閑設施,使空間功能更多元、場地功能更完善。
理交通:梳理內部交通體系,提升園路品質,使場地交通體系更合理、行進體驗更人性。
優景觀:保留現狀喬木,梳理林下空間,點彩插綠,使季相景觀更豐富、景觀亮點更突出。
●1+2+3+4景觀矩陣
一帶:堤頂觀江帶。
兩環:活力健步環、深林休閑環。
三徑:芳草徑、芳香徑、芳華徑。
四節點:落櫻望江、鳥鳴林幽、繽紛絮語、智趣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