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石倩
攝影記者 李輝
身為寶爸寶媽的你,特意買過兒童食品嗎?很多經常逛超市的市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食品熱衷于打上“兒童”標簽。4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走訪武漢商超發現,產品一旦標注“兒童”兩字,身價隨之水漲船高。業內人士表示,兒童食品目前尚無國家標準,兒童食品市場的持續火爆,需要建立在標準基礎之上。
兒童食品售價高于普通食品
4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武商超市岳家嘴店看到,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食被分為休閑食品、干果、餅干、飲料等多個品類,但并沒有貨架特意標明“兒童食品區”。工作人員表示,嬰兒的奶粉、衣服、輔食都在母嬰區,但兒童零食沒有專門陳列。
雖然沒有專門分類,但是不少食品都標注了“兒童”兩字,包括兒童奶酪棒、兒童鱈魚腸、兒童水餃、兒童牛排等等。從包裝上看,這些食品多采用兒童喜愛的卡通圖案來迎合孩子心理。
記者走訪多家商超發現,只要包裝上寫了兒童兩字,產品售價就會高不少。比如,普通250克肉松售價29.9元,而300克兒童肉松則售價59.9元。500毫升的普通醬油僅售7.5元,150毫升的兒童醬油則售價12.9元。
而在線上平臺,兒童食品銷量就更加火爆了。諸多品牌瞄準兒童零食這一細分市場,推出了子品牌,比如三只松鼠旗下的小鹿藍藍。該品牌銷量領先的產品有米餅、山楂棒棒糖、酸奶溶豆、鱈魚腸、奶貝等。其中,米餅月銷量超過10萬筆。
兒童食品有人無感有人追捧
余女士是一位95后新手媽媽,兒子剛剛1歲半。她表示,家里買了烤箱,有時候會給兒子做一點蛋糕、餅干、溶豆之類的零食。“我加了好幾個寶媽群,群里會互相交流買過的兒童零食品牌,但我還是堅持自己自制零食給兒子吃,吃起來更放心。”
與余女士不同,孩子大一些的家長會給孩子選購兒童零食。在中商平價徐東店,吳女士選購了一些兒童鱈魚腸、兒童肉松之類的食品,“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我們限制他吃,他看見同學有了一樣會要。”吳女士說,買點兒童零食不可避免,但是會挑選添加劑少一些的產品。
另外也有家長指出,孩子大了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零食,但是沒必要特意高價購買兒童零食,和大人吃一樣的普通零食也未嘗不可。
市場發展要有國家標準支撐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介紹,從法律法規來看,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尚未明確“兒童食品”概念,《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中類別名稱和品種明細中也沒有“兒童食品”;市場上的兒童食品,執行的標準通常是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
對此,朱丹蓬表示,做好兒童食品,需要產業鏈的完整度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以及品質的穩定性等。就兒童零食行業未來發展來看,除了滿足消費端的需求,還需要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渠道端共同發力,從政策端來說,要有國家標準支撐。
但賽道的火熱,并不意味著國產兒童零食品牌能借風口一沖上天,尤其對于在“安全性”上要求更高的兒童零食細分賽道來說,產品的原料、研發、生產等供應鏈的完善更應成為重中之重,這些都需要建立在標準的基礎之上。
未來兒童市場需要怎樣的產品?朱丹蓬認為,整個兒童食品市場還會持續發展,持續增量,關鍵是企業如何抓住整個品類的核心點:安全性、供應鏈的完整度、差異化的優勢、品牌的調性、客戶的黏性、場景的創新能力。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考慮性價比、產品顏值、品牌等,但是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產品本身中。所以要想不讓消費者變成一次性消費,品質才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