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濤 通訊員 陳彥西)躺著不動也會致病?漢口79歲的陳爺爺因病臥床1周,卻因此患上肺動脈栓塞險些致命,情況危急,所幸醫生及時救治,這才轉危為安。
79歲的陳爺爺家住漢口,三月中下旬他因痔瘡出血,臥床休養了一周。隨后,由于武漢近段時間天氣變化無常,不少人感冒咳嗽,陳爺爺也因此咳嗽、咳痰多日,精神不振,吸氣時總感到右側胸部疼痛,在家自行吃了幾天消炎藥也效果欠佳,且癥狀隨著時間的累加,愈發嚴重,難以入睡,家人見狀趕緊將老人送到武漢市中醫醫院漢口院區急診科就診。
經檢查,陳爺爺肺部CT提示右肺上葉感染性病變,且抽血檢查感染指標較高,急診科醫師立刻聯系肺系病科進行會診。
肺系病科主治醫師田輝接診后,查體發現陳爺爺右上肺濕啰音明顯,深呼吸時右側胸背疼痛明顯。經反復閱片,田輝醫師發現陳爺爺肺部CT病灶靠近胸膜,同時結合陳爺爺消炎藥抗菌效果不佳,血液中D-二聚體指標較正常值增高4倍這一蛛絲馬跡,高度懷疑陳爺爺的胸痛并不僅僅是肺炎這麼簡單。
田輝醫師立即聯系放射科,護送陳爺爺到CT室行肺動脈造影檢查。經查,陳爺爺被診斷為肺動脈主干栓塞。如不及時治療,隨時可能呼吸困難、暈厥,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目前,經過及時治療后,陳爺爺的胸痛緩解明顯,現已成功出院回家休養。
田輝醫生介紹,肺動脈栓塞是臨床上一種具有高風險的“常見病”,其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三聯征,但由于很多病人發病急驟,且癥狀不典型,極易被漏診、誤診。陳爺爺此次發病前因病臥床一周,活動量減少,導致下肢深靜脈多發血栓形成,血栓脫落隨血流循環到達肺動脈,堵塞了肺動脈主干及其分支,最終導致了肺栓塞的出現。
那么哪些情況容易給肺動脈“添堵”呢?
武漢市中醫醫院肺系病科副主任醫師盧麗君介紹,長期靜坐操作電腦或在飛機、汽車、火車上久坐者;長期臥床或下肢制動者;重大創傷、外科手術、下肢骨折患者;長期口服避孕藥和雌激素等易導致血栓形成藥物者;腫瘤患者;妊娠人群;吸煙、肥胖、糖尿病患者等,這些人群易發生深靜脈血栓,肺栓塞風險明顯增高,應特別提高警惕。
臨床上每年遇到的肺動脈栓塞患者并不在少數,因此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第一,長途旅行時不宜久坐不動,應每隔30-40分鐘起立行走,適當活動下肢,也可進行四肢肌肉放松按摩。第二,骨科手術患者或長期臥床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下床活動或做適當的屈膝動作,促進血液循環。第三、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不建議長時間呆在密閉空間,應定時補充水分,適當到人少的戶外空間活動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