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瑤鎮連續23個月實現違法用地“零新增”
大瑤鎮地處湘贛兩省、瀏萍醴三市結合處,地方經濟十分活躍,花炮企業廠房眾多,人口密度也相對較大。
“正是因為這些經濟和產業發展基礎,大瑤鎮人均耕地面積少,歷史遺留下來的耕地損毀、違章建筑也相對較多。”市自然資源局大瑤自然資源所所長陶賢利說,近年來,為了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大瑤鎮深入貫徹落實各項耕地保護制度,并于今年全面落實“田長制”,以切實保護耕地資源。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許雅蘭
發現村民違法挖塘養魚
鎮村立即響應兩日內完成整改
3月7日上午,天氣晴好,大瑤鎮南陽村村級田長張會啟再次來到村民吳某的田地里。此時,眼前的田地都種上了油菜,星星點點的小黃花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晃動。瞧著這番景象,張會啟露出滿意的表情。
時間回溯到2月10日。當天,張會啟在日常巡田中發現,村民吳某正在挖塘養魚,厚厚的泥土堆積在塘邊,部分魚苗也已投放,占用了基本農田約0.6畝。“快點停下來,占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是違法行為,這個搞不得,趕緊復原!”張會啟當即叫停了吳某。
“現在挖塘養魚要經鄉鎮人民政府進行農用地備案,還要報自然資源局上圖入庫,私自占用基本農田已經構成違法行為了。”剛開始,吳某還對田長的叫停行為表示不理解,經過一番詳細的政策講解和耐心的勸說后,他最終同意了將耕地復原。在田長和大瑤自然資源所的幫助下,吳某也為魚苗尋到了新的合法合規的投放處。
兩天時間里,吳某就叫來挖機,破除了塘堤的已硬化部分,將耕作層回填,并復墾種上了油菜。吳某告訴張會啟,待到春耕時節,還將在這里種上水稻,把這里變成自家人的“飯碗田”。
無獨有偶,2月20日,大瑤鎮華園村田長張平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村民張某占用基本農田約1.2畝挖塘養魚。張平立即將情況上報,鎮村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整改,2月22日,該片土地已恢復了原貌。
網格化管理耕地
實現了“村村有田長、田田有人保”
大瑤鎮楊花村共有耕地資源1200余畝,其中不少耕地成塊連片,構成了鄉村里最美的自然風光。每天,村級田長劉良洪都會來到村部后的耕地上巡查,這片耕地廣達500余畝,涉及村里的西山、長口和下街三個片區。
“我每天主要看這片耕地上有無拋荒、有無違法占用現象,以及各類農用設施是否有損壞。此外,還要經常向村民宣傳各種耕地保護政策。”劉良洪說,作為村級田長,他將發揮好監督和宣傳作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自全市實施耕地保護田長制以來,大瑤鎮成立了田長制專項領導小組,在鎮村兩級構建了一張覆蓋全部、責任到人、監管到位的耕地保護監管網絡,各村對耕地實行網格化管理,為每一塊耕地都確定了相應的保護責任人,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縫隙”的耕地保護格局,實現了“村村有田長、田田有人保”。
此外,為了嚴格執法,大瑤鎮還加強部門聯動,組織自然資源所與大瑤行政綜合執法局、安監辦開展執法巡查,由政府聯廠安監員帶隊,摸排企業違法用地情況。同時加強村級聯防,要求村級網格員及時匯報所發現的動土情況。
“近一年來,我們共完成土地衛片執法整改140宗,耕地損毀圖斑整改45宗,拆除違章建筑約4萬平方米,復耕復綠約3萬平方米,已經連續23個月實現了違法用地‘零新增’。”陶賢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