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石油路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增強社區基層抗御火災和應急救援能力,石油路街道立足轄區實際,大力推進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以機動、迅速、有效的處理初起火災,贏得了轄區居民的信任和口碑。

因地制宜,用心“建”,實現“45個重點部位全覆蓋”
一是分類定好標準。結合石油路地區面積大、常住人口多、商圏繁榮、高樓密集的實際,根據不同風險等級,分類明確社區、企業、社會單位的微型消防站的人員、車輛、裝備等配備標準和要求,提高應對不同類型消防警情的針對性。二是持續加大投入。街道先后多次填補滅火器、水槍水帶、警戒線、水泵接合器等應急物資,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0余萬元,建立了地區各物業單位專業應急物資共享庫,配備工作車輛20余輛,其中兩輪、四輪電瓶車分別10輛,進一步提高緊急應對能力。目前,地區30余個微型消防站實現了對轄區45個重點部位消防應急全覆蓋。

完善機制,盡心“管”,明確“26項‘三知四會一聯通’工作標準”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的通知》,明確由社區負責社區微型消防站的建設,社區主任、副主任和安監員、巡防隊員是隊伍主體,并鼓勵黨員志愿者、熱心居民參與微型消防站工作。同時,細化了各崗位職責、備戰規定、處置流程和獎懲辦法。二是壓實工作責任。以快速出動、有效處置安全事件為“一個中心”,強化了社區主要領導的日常管理及街道應急辦業務指導與考核的“兩級管理”,明確了以網格化為抓手實現定人、定崗、定區域的“三定原則”,夯實了應急處置的火警、救援、燃氣、汛期“四項任務”。三是優化聯動機制。聚焦“防范一體”,與消防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警情可第一時間下達至微型消防站值班室,極大地提高了初期火災處置效率同時,街道單獨組建了機動分隊,24小時待命,隨時乘車趕赴火場增援。四是加強考核考評。為確保微型消防站執勤人員時刻在崗在位,街道應急辦每月不定期對社區微型消防站的人員到崗、履職情況開展暗訪和通報,并通過實地點名和火警拉動的形式督促其落實執勤備防。
著眼實戰,精心“練”,提升“3支隊伍的4種能力”
一是堅持群防群治。建立地區季度聯席會議機制,實施社區微型消防站、社會單位、小區物管的“三級巡邏”防控模式,督促落實“日、周、月”巡查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單位和物管力量,組建了退役軍人消防志愿服務隊、物業消防巡查隊、社工居民消防宣傳隊等3支消防志愿隊伍。二是強化區域聯訓。依托消防救援部門,定期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向社區微型消防站人員傳授“四個能力”,消防巡查、消防宣傳、疏散逃生、滅火常識等內容,通過“實地考查、集中培訓、現場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方法,為微型消防站人員詳細講解火災類型、火災事故處置程序等基礎知識,不斷提升微型消防站消防員的個人業務能力。三是突出考核演訓。定期組織開展微型消防站比武考核活動,檢驗微型消防站的業務水平。去年以來,街道以社區為單位,組織開展微型消防站拉動89次,業務技能培訓120次,培訓人員4000余人次。

服務發展,安心“用”,打造“3分鐘到場”滅火圈
一是做好應急處置。去年以來,街道各微型消防站發揮街情熟、分布廣、到場快、機動靈活的特點,有效應對突發情況47次,其中火情火警35次,做到了響應及時、信息暢通、處置得當,實現了火情“救快、救小、救早”的目標,減小火災帶來的損失,贏得了居民高度稱贊。二是抓實日常巡查。2021年以來,微型消防站先后出動2500余人次,排查“九小場所”1.2萬余個次,分別發現消防、燃氣、用電等安全隱患千余個次,當場督促整改400余個次,發現“三合一”場所20家次均已督促整改,發現使用醇基燃料商戶90余家,已全覆蓋的發放《醇基燃料安全使用告知書》;對70余家“密室逃脫”類場所開展全覆蓋的安全檢查,及時督促隱患整改;結合冬季防火行動,完成339棟小區的“試水”工作;先后30余次配合開展暢通“生命通道”的聯合整治,進一步筑牢了地區安全穩定防線。三是營造宣傳氛圍。扎實開展“三類宣傳”,以10個社區微型消防站為主體開展“陣地”宣傳,先后向居民、商戶發放編制的《冬季防火預防為主》、《燃氣安全使用全攻略》等宣傳資料6萬余份,在小區大門處、電梯門前等醒目區域張貼《安全事故案例》等宣傳海報5000余份,結合地區應急處置情況、相關安全知識,百余次召集轄區居民召開培訓與院壩會;依照“五進”、“5.12”防災減災周、6月安全生產宣傳月、11.9消防安全月等節點,通過上門走訪、“小喇叭”喊話等方式,向居民開展“入戶”宣傳;借助社會信息平臺,向廣大居民推送法律法規、工作信息等,開展“線上”宣傳,不斷提高全民安全意識與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