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歆、通訊員鄭婷)外部溫度過高,衣服發出鳴叫聲,消防隊員收到高溫預警信號,及時回撤;在煙霧中迷失方向,拍一拍衣服,就能發送定位,釋放求救信號。2月28日,從武漢紡織大學獲悉,該校王金鳳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電子布料,能實時感知并預警外界溫度,遠程傳輸地理位置信息。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帶有實時預警和定位功能的消防服,可能成為現實。
消防服是消防員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通常,一件消防服有四層,從外到里分別是:阻燃層、隔濕層、隔熱層、舒適層。這“四層保護”阻隔了危險,也阻隔了消防員對外界溫度的感知。當外界溫度超過37℃時,一些消防服會出現老化損傷,累積到一定程度后,消防服就失去保護功能。在高溫環境下,消防員和外界聯絡的對講機可能失靈,外部預警機制一旦失效,消防員就會陷入“不自知”的危險中。
“把具有預警和定位功能的電子布料織入消防服,猶如給消防服增加‘第五層保護’。”王金鳳介紹,布料中采用兩種特殊材料,一種材料在高溫下,從絕緣體變成導體,觸發高溫預警裝置;另一種則有類似發電機的功能,把人體運動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和定位系統連接后,消防員通過拍打布料能發送地理位置信息。此外,相對于已有的煙霧報警和紅外報警裝置,布料輕便、易集成,更適合成為消防服防護系統的一部分。
在科研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了布料樣品,表面呈棕褐色,很薄,摸起來有些扎手。實驗員劉金如將布料和電源、信號燈串聯,酒精燈點燃后,紅色信號燈閃爍起來。“酒精燈火焰溫度超過400℃,觸發了材料的導電性能,信號燈才閃爍。”化學與化工學院副教授于志財解釋說。
春節前夕,與企業對接過程中,團隊發現布料采用的導電材料是一種生物材料,熱穩定性不佳,難以規模化生產。團隊迅速攻關,找到另一種材料替代,并在一個月內做出新樣品。
“科研到產業化,必須經歷和企業、市場不斷磨合的過程。”對于科研的應用前景,王金鳳教授團隊抱有期望,希望加強產業對話,解決問題,實現成果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