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021湖北·隨州國際香菇產業博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
本屆“菇博會”借“2021湖北農業博覽會”大平臺,進一步擦亮“隨州香菇”品牌。
“11月15日,隨縣入選國家級食用菌全產業鏈典型縣建設名單。”隨縣縣委書記陳良說,將通過品種選育保質量、全員種菇保產量、精深加工保增值、內外循環保市場、流程管控保品牌、繁榮農港保第一的“六保”思路,奮力沖刺香菇產值500億元。
九道細節“雕琢”一朵好菇
隨縣草店鎮金羅山村菇棚里,菇農王樂種菇十多年,今年種了30萬袋。
“趕上天氣好,花菇率可達7成以上。”王樂拿起一枚白花花的香菇介紹,菇形圓整、菇肉肥厚、菇柄短小,菇蓋裂出雪白花紋——這就是上好花菇。
種出這樣的香菇,需九道細節精心“雕琢”。
首先是基地選址,必須通風向陽、排水方便、環境無污染。草店鎮地處鄂北山區,晝夜溫差大、霧天少,具有“花菇之鄉”先天優勢。
菌種選擇至關重要。全鎮有20多家菌種廠、100多個品種,產量高、出好菇的菌種可謂百里挑一。王樂今年種植4個品種,其中218、大春兩個品種出菇齊、花菇多,讓他最滿意。
“好原料才能種出好香菇。”王樂說,原材料以闊葉木材為主,配麩皮、石膏,他們選用當地花櫟木,木質硬、香味濃,充足養分不斷充實菇體,直至香菇表皮炸裂形成花紋。
除了先天條件,剩下環節需要人為把控。控溫、控濕、控光、通風都在菇棚操作,要看天氣情況把握分寸。“一旦遭遇連陰雨,花菇一夜變黑,前功盡棄。”王樂總結,種菇需要“勤勞+經驗+運氣”,香菇到處有,花菇很難求。
好不容易種出的花菇,要在3小時內及時烘干,用塑料袋密封保存。
今年,草店鎮800余戶菇農種菇約2000萬袋,20多位大戶投資建起高標準菇棚,全鎮花菇率上升一大截。
如今,上好花菇每斤百元以上,是普通香菇的5倍。
每年十萬游客一睹“菇”容
11月中旬,武漢游客王芳隨200多人的團隊,走進隨縣裕國股份香菇工業園,不禁感嘆“小小香菇,竟有萬般變化”。
種植示范區就像食用菌大觀園,外貌樸素的香菇、色澤艷麗的榆黃蘑、形態嬌美的玫瑰菇……千姿百態引得游客嘖嘖稱奇。
導游介紹,裕國股份是全國食用菌行業的先行者和領軍者,近年來,企業推動農業種植、工業加工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依托300畝工業園和700畝種植基地,打造出產品研發、香菇種植、加工、展示和香菇美食體驗五大旅游板塊。
產品展示區,香菇脆、香菇醬、香菇飲品等琳瑯滿目,7大類、200多款單品。
“以前香菇論斤賣,如今做到論克賣。”導游拿起產品推介,香菇提取物搭配中草藥,加工出香菇酵素、香菇多肽、香菇多糖等飲品,具有多種保健功能;香菇面“清水下鍋、香味撲鼻”,河南游客一來就是成箱買。
一支香菇多肽30毫升、25元,一盒香菇脆85克、25元。王芳一次購買30支、20盒,說是帶回家送給老人的珍貴禮物。
這次團隊游,裕國股份銷售6萬余元。
裕國股份與院校合作成立香菇產業技術研究院,致力研發新產品。香菇罐頭一度成為搶手貨,20多款香菇脆風味各異,網上持續熱賣。近兩年推出的香菇調味品,省去廚房加工的泡、洗、切環節,受到東南亞客戶歡迎,每年出口過億美元。
每年,約十萬游客涌進裕國股份工業園。企業副總經理雷志華說:“以工業旅游吸引游客,帶來了人氣,帶走了商品,提升了企業品牌知名度,讓隨州香菇文化聲名遠揚。”
“香菇問題”一園包辦
“只跑一趟園區,就能解決香菇從業者的所有問題。”就沖這一條,香菇機械制造老板李逵決定,把企業搬進隨縣香菇產業園。
產業園緊挨縣城汽車站,如今成為一片大工地,施工機械轟鳴穿梭,熱火朝天。
“香菇要素,一園包攬;香菇問題,一園包辦。” 李逵興奮地說,等園區建成,無論是菌種采購、技術服務還是產品銷售,足不出園都能搞定。他一次投資9000萬元,建起香菇機械制造廠,還建了47畝智能化香菇種植基地。
規劃圖上,3500畝園區的功能布局一目了然。興建“四中心一基地”,涵蓋“八大功能”:會展活動、商品交易、精深加工、物流倉儲、技術研發、文化博覽、配套服務、綜合商務。
在隨縣食用菌協會會長許景聞看來,他奔走呼吁多年的愿望終于落地了。隨縣香菇產業發展40多年,種植總量、利潤空間難以增長,菌種生產仍然存在“小散弱”問題。
“香菇產業園必將引領隨縣香菇邁向更高平臺。”許景聞認為,單從香菇銷售來算,依托產業園建起“扎根全縣、輻射中原”的冷鏈物流系統,實現從“賣干菇”到“賣鮮菇”的轉變,就能打開50億元的增收空間。
這么大的園區,需要分期建設。項目啟動以來,隨縣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一班人全心服務項目推進。今年6月,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集團先期投資3.5億元,啟動一期項目華中香菇交易智慧城建設,香菇博覽館和交易中心拔地而起。
目前,產業園建設一片火熱,20多家食用菌企業協議入駐。隨縣力爭隨州海關入駐園區,建立B類保稅區,為隨縣香菇出口提供便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蘇俊 江開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