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丁仕瓊、謝小琴)“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11月26日,“卓越之光”武漢理工大學第二屆理工故事展演會上,該校盲人學生黃鶯講述了她在校園奮斗成長的點點滴滴,并告訴大家,她即將迎來碩士畢業答辯,走上工作崗位。該活動結合建黨100周年、抗疫等主題,遴選出8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以舞臺展示的方式予以展映,切實增強師生“筑夢·鑄魂·立本·樹人”的價值共識,為師生們上了一堂鮮活的黨史課、思政課。
若使都如愿,神州萬世昌。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教育家何長工參加秋收起義,設計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一面軍旗,跟隨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辦人民軍隊院校——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奠定了武漢理工人的紅色血脈。展演會現場,30余位00后學生以《如愿》為題,深情回顧學校123年校史上, 以何長工為代表的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先輩用如磐初心傳承弘揚紅色血脈的瑰麗篇章。在《祖國不會忘記你》雄渾的歌聲中,學校486名在黨50年老黨員的名字依次出現在大屏幕上,全場觀眾以掌聲致敬先輩,盛世如愿的自豪感激蕩全場。
以愛為回報,人間俱可親。2015年,黃鶯作為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以高出當地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進入武漢理工大學。六年間,她成長為全國“最美大學生”“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溫暖的聚光燈下,黃鶯與本科輔導員張冰、本科同學朱文濤、研究生同學焦鏡一起現場講述了她在理工大校園中奮斗成長的點點滴滴,大家用關愛和堅韌共同創造了融合教育的新高度。“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這不僅是黃鶯的座右銘,更是接受愛、傳遞奮斗勇氣和前行力量的誓言!
遇事敢擔當,仁心是妙方。伴著舒緩、悠揚的歌曲《追憶》,校醫院醫生李璇、護士黃小玉、土建學院學生麥麥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平靜地講述著疫情突襲武漢時,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全力守護家園的難忘時光,其中的驚心動魄與辛苦付出深深打動了在場每一個人。
浩氣連絲路,派江吻海來。深藍色的海浪在屏幕上不斷翻滾,“漢江1號”船模在舞臺上熠熠發光……吳衛國教授團隊生動講述了他們破解“江船不能出海,海船不能入江”這個時代命題背后的科研攀登故事。
在部隊,他是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全國標兵,受邀參加國慶十周年觀禮并與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合影;在學校,他投身后勤,為學校建設和發展夙興夜寐;退休后,他仍日夜奔波,持續關心著學校發展和下一代的成長成才……當年逾85歲高齡的離退休干部鄧永柱身著軍裝、胸帶軍功章,顫巍巍地舉起左手向觀眾行軍禮并鏗鏘地說出:“這輩子我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為人民服務”時,全場為之動容并爆發出熱烈掌聲。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說,近年來,學校不斷推動學校的特色文化創新發展,開展校史溯源,進一步夯實了學校獨特的文化根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統籌謀劃,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特色文化的平臺載體;積極選樹具有學校文化特質的典型,進一步發揮了榜樣在文化傳承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天,大家歡聚一堂,通過講述理工故事回望歷史、透析現實、遠觀未來,不斷推動學校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共同匯聚起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磅礴力量。
(圖片由通訊員 姚洪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