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汪彤、通訊員李貝)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獲悉,“武漢·中國種都”標志性建筑——中國種都大廈即將于今年底投入使用。該項目作為種子企業總部辦公基地,將重點引進國內外種業龍頭企業、種子檢測機構、種子基金、配套中介服務機構,目前已儲備10余家意向入駐的科技型種業企業。其中,武漢高科集團聯合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專家張啟發院士、基因組育種領域專家周發松博士領銜武漢雙綠源創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擬成立武漢光谷農芯科技有限公司,進駐中國種都大廈。該公司將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供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為總體目標,以生物育種基因芯片為核心技術,整合科技和產業資源,著力解決我國種業發展“卡脖子”的重大科學難題,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突破-成果產業化”的創新鏈條,推進生物育種的產業化,實現作物育種技術體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范式變革。
2018年,武漢市政府發布《“武漢·中國種都”發展規劃(2017-2025)》,正式明確以高農生物園為核心建設“武漢·中國種都”。2020年6月,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復建設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7月,市政府辦公廳發布《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方案》,正式啟動武漢農創中心與“武漢·中國種都”一體化融合發展,推動“武漢·中國種都”建設工作獲得國家戰略支撐,為湖北、武漢實施種源核心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提供載體和抓手。
根據《建設方案》,武漢農創中心以發展生物種業、動物生物制品、生物飼料添加劑為主導,同步拓展農業環境微生物、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三化”相關產業和技術,總體布局為“一核、兩翼、一芯、兩園、多基地”。其中,“一核”暨高農生物園,同時也是“武漢·中國種都”建設的核心區,集總部辦公、會議展示、研發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企業加速、人才公寓、產業化基地于一體,建設總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目前,核心區成功引進全球種業巨頭拜耳作物、杜邦先鋒研發中心,以及先正達集團中國、隆平高科、北大荒墾豐種業、豐樂種業、中香農科等上市公司,聚集了省農墾集團、省種子集團、惠民種業、國英種業等60余家龍頭旗艦種企,累計引進行業院士專家10位,以及8家國家及部級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8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等83項高轉化性育種成果,培育推廣了180余個通過省級以上認定作物新品種。2020年,“武漢·中國種都”核心區種業全產業鏈產值已超過400億元,已成為全國種業規模與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李貝)
圖片來源: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