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標的規模較大,結構比較復雜,結果怎么樣還無法預料。”5月20日,當被問及對于美贊臣的收購時,新乳業董事長席剛如是回復記者,在此之前,關于國內幾家乳企正在競購美贊臣的消息已甚囂塵上,由此,美贊臣這家百年奶粉企業在中國市場再次易主的消息,距離靴子落地再近了一步。
席剛介紹,新希望集團旗下投資平臺草根知本參與了美贊臣大中華區業務的競購,根據此前傳出的是消息,伊利、君樂寶等企業也有參與。此外,包括貝恩資本、凱雷集團、KKR在內的私募股權公司也對美贊臣大中華區的業務表達了濃厚的興趣。
美贊臣中國價值幾何
對于市場上傳出的消息,美贊臣中國向本報記者回應“不評論市場消息,如有官方消息會及時通報”。但是有多位業內人士透露,“快有消息了”,也有消息源稱:“大概率就是國內企業”。
美贊臣被出售最早露出端倪是在今年年初,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集團在2020年財報中提到“將對大中華區嬰兒配方奶粉業務進行戰略評估”。由此,市場猜測美贊臣要被賣了。彼時,美贊臣中國對外回應:“戰略性評估不會影響公司正常業務經營,公司業務一切如常進行。大中華區營養品業務始終是利潔時集團重點關注的領域,大中華區的團隊也非常優秀,此次評估旨在釋放美贊臣這一偉大品牌的增長潛力。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處于整合階段,此次評估只是我們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的一個體現。”
不過,上述猜測在幾個月后的現在,已經被坐實。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利潔時戰略性評估的是大中華區嬰兒配方奶粉業務,多家企業目前競購的也是美贊臣大中華區業務。這部分業務到底份量幾何?事實上,對于美贊臣母公司利潔時、美贊臣全球業務以及對任何一家競購方來說,都是舉足輕重的。
先說利潔時,2017年2月該公司宣布將以總價179億美元收購美贊臣,這也是利潔時歷史上最大一筆收購。利潔時在中國市場最具名氣的品牌是杜蕾斯,除此也有滴露、巧手等衛生護理品牌。在發起此次收購時,利潔時提到美贊臣本身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與利潔時在全球的布局相輔相成,如果合并之后,中國市場將成為利潔時的第二大市場。在收購美贊臣之后的2018年,美贊臣還為其貢獻了12%的凈收入增長。
1905年創立于美國的美贊臣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嬰幼兒奶粉制造商。根據利潔時曾經的披露,2016年美贊臣的經銷售額為37.43億美元,其中50%來自亞洲。
在2020年的財報中,利潔時披露,大中華區嬰兒配方奶粉業務占到利潔時營養品業務的25%,占集團營收的6%左右。2020年利潔時的營養品業務全年凈收入為32.87億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90億元,由此推算,大中華區嬰兒配方奶粉業務的收入為72億元左右。這個規模在中國奶粉市場上也屬于排名靠前。
誰來接盤合適?
盤子足夠大、市場有基礎、品牌有價值,即便如此利潔時為何還要賣掉美贊臣中國呢?
在利潔時發起收購之時,美贊臣的業績表現已出現波動。在2015年和2016年美贊臣的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分別下滑9%和16.6%。在這之后的2018年美贊臣業績有所恢復,但是自2019年開始美贊臣增長遇到了挑戰。
利潔時在2020年財報中提及,因一些區域跨境貿易活動持續限制而產生不利影響,例如滯留在庫存的產品導致產生了約4000萬英鎊(合約3.63億人民幣)的沖銷費用。中國內地市場2020年前幾季度穩定的市場份額被四季度的挑戰所抵消,四季度美贊臣的銷售受到價格戰的影響,尤其是在母嬰用品店渠道。
這并非是美贊臣一家所遇到的問題,國內奶粉品牌的崛起以及消費重心下沉的現實,的確讓更加倚重一二線城市、高端市場的外資奶粉品牌日子不好過。利潔時也總結,美贊臣在中國遇到的問題有兩點,一是出生率下降下的需求放緩,二是中國本土供應商的競爭加劇,“短期內美贊臣的增長機會或將減少。”
對于現實困境,美贊臣和利潔時并非沒有判斷。利潔時收購美贊臣后任命睿恩達為美贊臣大中華區總裁,在上任后睿恩達也對外表達了三點發展方向,一是產品和服務創新、二是要在電商和三四五線城市所有渠道發力、三是數字化的建立。根據本報記者的了解,當時美贊臣還在思考四五線城市的下沉到底是采用自己的團隊還是第三方合作來完成,而恰恰在這個時間點,新崛起的國內外奶粉品牌開始滲入四五線城市。
另一種市場解讀認為,利潔時對美贊臣的收購和出售都是資本逐利的邏輯,這也使得利潔時在手握美贊臣四年后就有了出售的決定。有一位接近美贊臣的人士也向本報記者分析,利潔時與美贊臣的經營邏輯也有出入,“美贊臣最擅長的部分是研發,可是研發需要長期的高資金的投入,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舍得長期投入。”
因此,當美贊臣中國被出售的消息傳出時,該人士也表達了對美贊臣價值的肯定,核心就是它的科研成果和品牌價值。
當記者問及多位業內人士,誰來接盤美贊臣更合適時,他們不約而同的表達了同一個觀點,相比機構投資者,國內奶粉企業出手接盤將更有利于美贊臣的發展,“不是短期逐利,而是可以通過與自身品牌的互補和融合,有機會把美贊臣的價值發揮出來。”
不過,正如新乳業董事長席剛所說,“標的規模較大,結構比較復雜”,對于傳聞名單上的伊利、君樂寶和新希望等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拿下美贊臣中國都是一筆需要謹慎思考的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