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同志犧牲于長汀,但是他的革命精神永留于長汀。”在福建龍巖市長汀縣博物館內的瞿秋白關押處,講解員李艷斌告訴記者:“當時這里是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部。瞿秋白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時光就在這度過,總共關押了41天。”
瞿秋白是留守蘇區繼續進行戰斗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之一。1934年10月,王明等“左”傾錯誤的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瞿秋白則留守蘇區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初,由于瞿秋白肺病加重,中央決定送他到上海就醫,途經長汀濯田梅逕村被國民黨保安團俘虜,被押往上杭縣保安團監獄。他稱自己是個醫生,名叫林琪祥。雖受拷打審問,卻未暴露身份。后來由于叛徒出賣,他被當作“共黨要犯”,于同年5月9日從上杭用船押送到長汀,關押在當時的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部。國民黨中央黨部先后派陳建中、王杰夫等勸降,都遭到瞿秋白的嚴詞拒絕。他在獄中寫了許多詩詞,刻了許多印章,甚至解剖自己,無所畏懼地寫下了2萬余字的遺著《多余的話》。
1935年6月18日上午,面對“槍決密電”的瞿秋白,鎮定自若地寫下“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的詩作。隨后在國民黨衛兵的押送下,從中山公園一邊用俄語唱《國際歌》,一邊走到長汀西門羅漢嶺,盤膝坐在草地上,對士兵微笑點頭“此地甚好”,而后從容赴死,年僅36歲。
這樣一位笑對生死的共產黨員,把信仰刻畫成從容而壯烈的詩歌。如今,在瞿秋白關押處的院子里,有株陪伴過他的石榴樹。每年夏天,石榴花盛開,滿樹火紅,好像是對革命先烈深深的懷念,更像是他所代表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常開不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