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市一周年,關鍵制度創新持續充分接受市場的檢驗。7月22日,伴隨科創板首批公司迎來解禁期,《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也正式施行。
7月23日晚間,中微公司 “試水”科創板首單詢價轉讓,率先求解科創板“減持題”。
根據中微公司股東的詢價轉讓計劃書,9名股東合計持有公司21.52%,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公司2.66%股份。詢價轉讓價格下限為178元/股,為前20個交易日股價均價的73.49%,為23日收盤價的86.73%。其中,8名股東委托中信證券擬轉讓1.66%股份、1名股東委托中金公司擬轉讓1%的股份。
科創板為科創企業股東設計了多元化、市場化的減持路徑,在中微公司“嘗鮮”詢價轉讓的同時,另有8家科創板公司股東選擇常規減持路徑。西部超導、嘉元科技、沃爾德、瀚川智能、樂鑫科技、新光光電、光峰科技、容百科技集中發布減持計劃,8家公司擬分別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中減持比例最大的為西部超導,公司4名股東中信金屬、深創投、陜西成長新興及陜西成長新材料計劃合計減持不超過14%。股東方普遍表示,減持系出于自身運營資金需要。
在市場人士看來,中微公司嘗試詢價轉讓,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對制度設計方向的認可。市場各方樂意嘗試創新制度,也彰顯了作為市場參與者的公司股東、中介機構等對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責任與擔當。
詢價轉讓首單:7折多折價
7月23日晚間,中微公司披露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9名股東合計持有公司21.52%,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公司2.66%股份。
具體來看,擬參與本次詢價轉讓股東為嘉興悅橙投資合伙 企業(有限合伙)、嘉興創橙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義烏和諧錦 弘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自貿試驗區智芯投資中心(有 限合伙)、嘉興亮橙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嘉興君邦投資管理合 伙企業(有限合伙)、嘉興橙色海岸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嘉興君鵬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置都(上海)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科創板詢價轉讓規則設計了“7折”底價,此次中微公司9名股東充分利用了“折扣空間”。
公告顯示,詢價轉讓價格下限為178元/股,為前20個交易日股價均價的73.49%,為23日收盤價的86.73%。其中,8名股東委托中信證券擬轉讓1.6%股份、1名股東委托中金公司擬轉讓1%的股份。
作為國內集成電路裝備制造的領先企業之一,中微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及其相關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公司提供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解決方案。2019年,公司上市首年即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當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8.77%達到 19.47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107.51%達到 1.89 億元。
去年7月22日,中微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股票發行價為29.01元,以今日收盤價205.23元測算,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607%。
根據詢價轉讓流程,今日發布詢價轉讓計劃書后,參與轉讓的股東將申報股份鎖定,之后確定轉讓價格。最終接盤方的廬山真面目,投資者可以在上市公司后續發布的詢價轉讓結果報告書中一探究竟。
那么,誰有資格“接盤”?
根據《實施細則》,詢價轉讓的受讓方應當是具備相應定價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
一是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關于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條件的機構投資者;
二是上交所規定的其他機構投資者(含其管理的產品),可以參與詢價轉讓的詢價及認購。
除前款規定的機構投資者外,已經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的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且其管理的擬參與本次詢價轉讓的產品已經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可以參與詢價轉讓的詢價及認購。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機構受讓股份有6個月的鎖定期;鎖定期屆滿后,受讓股份不再屬于減持新規規定的特定股份。不過,受讓方如果是5%以上的股東,則需要遵守減持新規關于大股東減持的約束。
平滑“交棒”機構投資者
形成良性循環
作為科創板首批解禁規模最大的企業,中微公司率先“嘗鮮”詢價轉讓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微公司及參與詢價轉讓的首發股東做足了準備工作。
中微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曉宇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稱:“詢價轉讓是證監會、上交所在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框架體系下的又一重大創新,它通過更充分、更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能夠更有效地銜接資金配置和股份減持需求,同時能大幅降低股份減持可能帶來的市場沖擊。”
“我們很高興中微公司在詢價轉讓制度實施后,第一時間配合眾多股東方共同進行詢價轉讓的嘗試。中微公司諸多股東方及早形成共識、共同決策等措施及實踐,相信也能夠給更多科創企業的平穩減持帶來啟發。未來在配合更多創新制度落地方面,中微公司也將作為科創板的重要參與者做出更大的努力。”劉曉宇說。
資料顯示,上海興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興橙投資”)是中微公司本次解禁名單中持股比例最高的機構股東,其通過悅橙投資、創橙投資、亮橙投資和橙色海岸,合計持有中微公司10.28%股權。
興橙投資董事長陳曉飛接受上證報采訪時,分享了參與詢價轉讓背后的考量,以及對中微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
“興橙投資是中微公司一路成長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減持是為了背后LP投資人回報的需要。此次退出的資金并沒有離開股權市場,我們近年來深耕半導體產業投資,LP的資金將繼續投入到更多的半導體企業中,讓資金形成良性循環。我們希望助力更多硬科技企業來科創板上市,與優質企業共同發展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在陳曉飛看來,詢價轉讓是科創板推出的極具創新、符合市場化需求的減持制度,有效地將上市前推動企業成長的股東持股,平滑“交棒”給機構投資者,接盤的投資者繼續以中長期投資的姿態推動上市公司持續發展,將最大程度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
陳曉飛進一步向記者表示,此次詢價轉讓制度實踐,給科創板以機構為主體的投資者結構“添磚加瓦”,將促使科創板整體估值趨向合理水平。
首單科創板詢價轉讓落地對A股市場有何意義?
資深投行人士向記者分析稱,科創板的詢價轉讓制度設計時不再以“能不能減持”為取向,而是從動機入手,承認股東大額減持的客觀需求,將減持中性看待為市場交易機制運行的一部分,以“如何有序減持”為出發點,構建了不同的化解思路。“通過引入機構投資者,改變了以往散戶同優勢股東同臺博弈的格局。同時通過疏通新的減持渠道,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級市場傾瀉對股價造成沖擊。”
當然,針對存量市場“減持題”做出的針對性安排,具體實施起來效果如何,還需經過現實的檢驗,從而完成“從現實到理論再到現實”的轉換,使得這項制度探索真正落地并形成有益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