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第N次的IPO傳聞,不變的依然是“不予置評”的官方回復。
在傳聞兩天后,7月22日,滴滴副總終于作出了回應:IPO不是當前最優先事項,公司目前暫無相關計劃。
此前有報道稱,滴滴出行正與投行洽談,計劃最快年內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目標估值超過 6000 億港幣,約 800 億美元,有望成為近年來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 IPO 交易之一。今年以來,滴滴不斷擴大自己的版圖,試水的跑腿、貨運、社區電商等新業務,加碼無人駕駛、數字貨幣等業務,讓人看的有些眼花繚亂。
目前,滴滴旗下已覆蓋網約車、順風車、代駕、租車、單車、大巴、金融、外賣、貨運、跑腿、團購等業務。其中一些新業務,按滴滴程維的說法是其“探索的新賽道”。
在新賽道上跑馬圈地的背后,滴滴自身的主營業務進入瓶頸期,再加上共享出行“先驅”優步(UBER)在美市值僅500多億美元的對標天花板,滴滴在一級市場的估值頗有壓力,迫切需要一些新的故事,才能容納其高估值。
但是滴滴擴張的這些領域,高手林立,新業務并不那么好做,滴滴不斷跨界背后,顯示了其作為出行巨頭的野心,也有其資本估值的焦慮。
四處擴張的滴滴
滴滴,最近天天有大事,IPO傳聞只是其一。
7月20日,滴滴拼車正式更名為青菜拼車,公司采用全新品牌標識,邀請人氣偶像擔任新品牌大使。
同一天,滴滴貨運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全國30城上線,這是滴滴貨運第二批大規模上線的城市。今年6月,滴滴宣布進軍貨運領域,并在成都和杭州兩地上線貨運業務,其官方宣傳稱上線首日,兩城總訂單即突破一萬單。
6月27日,滴滴還首次面向公眾開放了自動駕駛服務,其自動駕駛部門已完成了逾5億美元的融資,由軟銀 “愿景基金2期”領投。滴滴出行表示將加大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及相關AI技術投入,并招聘了多達200名員工。計劃到年底將員工增加到500至600名。
再往前則是今年3月,滴滴在上海、深圳、重慶等21個城市上線跑腿服務。跑腿代購服務與閃購、美團跑腿類似,提供蔬菜水果、藥品、鮮花等商品代購。滴滴方面介紹,首批滴滴跑腿員由滴滴代駕司機擔任,代駕司機日常騎行電動車接單。
疫情期間,滴滴明顯加快了拓新速度,除了跑腿業務,滴滴還試水社區團購,上線“橙心優選”,主打低于市場價的秒殺產品,目前該業務已經在多個城市上線。對此,滴滴方面表示,和跑腿、貨運等類似,橙心優選也是對新業務的嘗試探索之一。
現在的滴滴,已不止是兩條腿、四條腿的問題,除了主營滴滴快車、專車、順風車、代駕、單車、大巴等業務外,還有新的跑腿、貨運、社區團購等業務。尤其是今年新上線的業務,與滴滴主業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不少人表示“看不懂”。
但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本地生活服務,滴滴在出行之外,開始講一個新故事——打造生活服務閉環。
本地生活業務,本身沒有什么秘密,互聯網企業只要擁有自己的流量入口、場景優勢,可以輕易地復制,如今這個賽道上已是非常熱鬧,除了“餓了么”、“美團”,還有順豐、哈啰、閃送這樣的新手。
早在2018年,滴滴曾推出外賣業務,首批在南京、長沙、福州等9個城市上線。其后滴滴又傳出孵化酒店業務的消息,但沒了下文。2019年,滴滴把重點放在了安全與出行相關的領域上,很少談及本地生活服務。
2020年,本地生活服務又出現在滴滴的拓展版圖中,滴滴希望通過打車融合到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中,搶占場景和入口。
只不過,在本地生活領域,美團、餓了么早已建立強大的護城河,滴滴想進入這個領域并非易事。尤其是本地生活新業務,無論是組織形式、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等,比滴滴兩輪、四輪生意復雜的多。
滴滴主業的天花板
目前,滴滴依然是網約車市場的霸主,但是滴滴的瓶頸依然明顯,尤其是滴滴順風車此前安全事件帶來的陰影仍在。
在今年的4月16日,滴滴召開內部2020年度戰略會,滴滴出行CEO程維在公司戰略會上公布了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即“0188”:安全是滴滴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一切歸0;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在戰略會上,程維表示,滴滴國內業務將雙曲線推進,一是持續完善一站式出行平臺,四輪(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兩輪(青桔單車和電單車)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出行將服務更多用戶。二是小桔車服、自動駕駛、金融、智慧交通等業務持續發力,同時探索新賽道。
今年5月,在全球網約車企業都受到疫情打擊時,滴滴總裁柳青表示:“滴滴目前沒有裁員或籌集資金的計劃。” 據其透露,目前滴滴在中國的乘車量已達到新冠病毒暴發前水平的60%至70%,且滴滴核心網約車業務已經開始盈利。
不過,據第三方數據顯示,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中占據的市場份額已超60%。天花板初現,滴滴想在該市場中實現更大突破顯然頗為困難。目前,中國網約車市場已經形成了“多足鼎立”的格局,除了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傳統網約車,還有曹操出行、T3出行等“新勢力”。此外,美團、高德等企業也通過聚合模式跨界加入網約車戰場。
國內競爭者眾,滴滴還將市場轉向海外,今年3月,滴滴正式開啟巴拿馬業務,這是繼巴西、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后,滴滴涉足的第6個拉美國家。事實上,拉美地區也是滴滴的海外重點戰場,但在這里,滴滴面臨著一個勁敵——Uber。
兩輪車領域的較量也不輕松,這里形成了三足鼎立格局:美團、哈啰,青桔。今年4月,青桔宣布完成10億美金巨額融資。幾乎同時,美團宣布要加大在兩輪業務的投入,一時間,一些城市共享單車大戰時隔多年后再起。
而在滴滴1億單目標中,青桔要完成4000萬目標,2020年計劃上線20余個城市,投放200萬輛,且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成為一次共享單車的大躍進。
老賽道新賽道的雙重焦慮
目前,各路資本持續涌入滴滴。
今年4月17日,滴滴的青桔單車獲得君聯資本及國外大基金A輪超10億美元融資;4月21日,青桔單車再次拿到君聯資本、軟銀中國的1.5億美元B輪融資,今年5月,滴滴出行自動駕駛部門完成了由軟銀領投的超5億美元的融資。
這八年時間,歷經19輪融資,滴滴出行融資總額合計超200億美元,這背后有騰訊、阿里、高瓴資本、軟銀集團、豐田等多位明星股東。
但是,滴滴的估值卻沒有一路水漲船高。2017年年底,滴滴在新一輪40億美金融資中估值約為560億美元。
2018年7月,有媒體報道稱,滴滴預計于2019年下半年進行IPO,彼時估值約550億美元,預計最終上市時市值達700至800億美元。
2019年7月,滴滴出行13.75萬股股份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公司整體估值為550億美元(約合3892.35億元人民幣),該股權轉讓出售價按照整體估值475.44億美元進行。
去年10月,據媒體報道稱,滴滴部分股東開始尋求把自己手中的股權變現,其中有兩位中國和美國的滴滴原始股東擬出售股份,分別按400億美元和430億美元的估值叫價。不難看出,盡管資本持續注入,但是,滴滴在一級市場的估值卻沒有多大進展,很多時候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這些數字停滯背后,一方面受滴滴順風車安全事件影響,另一方面,滴滴至今仍在虧損中。
公開報道,滴滴2018年全年虧損為109億人民幣,其中在司機補貼方面共計投入113億元;2017年虧損為25億人民幣。
如今,網約車市場日趨飽和,以此為主營業務的滴滴需要找到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講一個更好的故事,才能承載如此大的估值。這也是網約車之外,滴滴在今年上半年還先后試水跑腿、貨運、社區團購等多項業務的原因。
但這些賽道上,強敵林立,像貨運市場早已被貨拉拉、快狗打車等企業分割,作為貨運市場后來者的滴滴面臨多重挑戰,跑腿業務同樣面臨美團、閃送等對手,而“社區團購”則是一個一點也不新鮮的老故事。無論是四輪車、兩輪車傳統業務,還是今年開始試水的跑腿、貨運、社區電商等新業務,滴滴的老賽道、新賽道上都是壓力巨大。
滴滴不斷嘗試、跨界開展新業務,除了擴張的野心,還有背后的焦慮。滴滴的新三年“0188”計劃實施情況,決定了滴滴在未來IPO之時資本市場對其估值的高低,滴滴眼花繚亂的跨界擴張,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滴滴對估值的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