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幾個比較大的看點,一是貨幣政策悄然發力,市場資金面寬裕;二是市場風格轉換,機構抱團松動,“小而美”的科技股正重新成為焦點。
從A股的歷史經驗看,9月到年底前這段時間,應該是一個對市場操作比較友好的時間段。股諺有“金九銀十”之說,而且從歷史來看這段時間容易出牛股,從而引發市場的跟風。上周末有一個消息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8月金融數據大超市場預期,特別是社融數據,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8萬億元,同比多增694億元;社會融資規模3.58萬億元,同比多增1.39萬億元。簡單地說,就是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加大了放貸力度,這些錢會在未來一段時間逐步轉換成企業的經營業績,從而帶動GDP的增長。
如果流動性整體寬裕,對資本市場應該是好事,畢竟直接融資也是社融的一部分,而且應加大直接融資的比重,潛臺詞也就是資本市場需要大發展。
但是,流動性的相對寬裕卻并沒有讓A股的權重股崛起,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市場風格在悄然發生轉換。本周市場的一大焦點,就是前期漲幅巨大的機構抱團股紛紛崩塌,如長春高新、海天味業等,連一等一的高手貴州茅臺都出現了比較大的周跌幅,機構的分歧可見一斑。要說原因也很簡單,擊鼓傳花找不到下家了,獲利籌碼太多了,資本可以“同甘”但未必能“共苦”。與此對應的是,市場的新熱點也在逐步顯現,如科創板、第三代半導體等,成為本周“明星”。
科創板本周開始“點火”,這不出意外。要說理由,高層對科技創新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還有就是數百億科創50ETF的規模入市。科創板經過前期的調整,幾乎已經沒有多大下降空間了,雖然科創板的公司股價都不低,但整個科創板二級市場的成本也基本就是如此了。既然沒有多大的下降空間,又遇到新增流動性和科技行業的利好, 出現大舉反彈也是理所當然。而且科創板的公司很多屬于“小而美”的標的,大資金一買就可能引發群體效應,如本周科創板領頭羊鉑力特周漲幅達到25%,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雀這個明星私募基金籌碼超過5%而被動舉牌。
因此,目前A股面臨的情況就是資金面相對寬裕,市場焦點重新回歸科技股,“小而美”的科技股將主導9月到年底甚至明年年初的行情。觀察目前的市場熱點,需要注意科創板在觸底反彈后能不能持續,畢竟科創板的公司股價都高高在上,估值不低。除了科創板,目前市場上科技屬性最高的也有注冊制制度創新的就是創業板了,但這個板塊應盡量回避前期被詬病的“小而差”,可以選擇“小而美”密切關注。選擇的標準是總股本5億以內或者不超過6億,中期業績不虧損或者去年沒有持續虧損的記錄,股價處于低位,行業科技屬性較高。
為什么選擇總股本5億以內或者不超過6億,總市值不高的公司?科創板反彈龍頭鉑力特就是典型的袖珍股,創業板短期翻倍的次新股龍頭卡倍億也是袖珍股。此前市場炒作“小而差”,其實嚴格意義上講不都是“小”,有的股價3、4元的創業板公司其實總股本并不小,超過10億的比比皆是,反而是部分不超過6億股的中低價創業板公司沒有被資金發掘。前期炒作“小而差”的公司,很多屬于老莊自救,因為很多前期套牢的籌碼現在可以利用20%的交易制度“加杠桿”,只需要三五個交易日就可以翻倍。選擇總股本不超過6億股,就是先從“小”上入手,畢竟此次行情的導火索是20%交易制度改革,總股本小總市值低的公司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選好總股本,再選定總市值,以50億以內最好,也就是價格在8元以下,這樣的流通籌碼容易被市場收集,拉升的成本不高,這是關鍵。
其次是要選相對“美”的“小”。也就是說虧損股、垃圾股、凈資產破面值股、即將ST或者退市股、被監管層盯上有問題的股,這些公司盡量回避掉。選擇中期業績不虧、每股凈資產在2元以上、商譽不高(這個對于創業板公司很重要,一旦計提就可能是虧損的導火索),或者今年因為疫情暫時虧損,但去年不虧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如果經營業績是按季持續增長的更好。
第三是行業的科技屬性一定要高。這必須得符合A股市場年底炒作科技股浪潮的習慣,也能迎合目前的市場炒作熱點。就最新的市場熱點看,第三代半導體最火爆,但這個概念要挖掘低價股不容易;其次是云計算,這個雖然行業不是很新,但貴在有新的事件性驅動,股神巴菲特非常罕見地參與云計算公司Snowflake的IPO,阿里則高調發布了前沿性的云計算電腦,這些都可能成為云計算行情的催化劑;第三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基建,如航空航天、高鐵,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鐵路項目,這是一個信號,新基建的混改式發展將給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