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世界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昔日被全世界不看好的中國,卻用自己出色的表現震驚了所有人。
為何外國經濟學家不看好中國的發展?50年后世界的經濟形勢又發生了哪些轉變?經濟學家們能夠根據冷冰冰的數字估算出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情況,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國人的性格才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
這份預測究竟準不準?
時隔50年之后,人們再看外國經濟學家預測的世界各國GDP,不由得笑聲連連。但實際上這份預測并非口說無憑。
除了中國和日本這樣的特例之外,它對其他國家的GDP預測都頗為準確。而造成這種錯誤預估,恰恰是因為經濟學家們對于中日兩國文化的不理解。
外國經濟學家是在1969年進行的預測,因此選取全世界18年的GDP數據可以直觀看出預測的具體情況。
在這份預測中,50年后日本國家GDP居于世界之首,接下來是美國、西德、蘇聯、巴西、菲律賓、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法國。據此可以看出,當時經濟學家對于日本的經濟發展情況非常看好。
而實際上,在18年排在世界GDP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意大利、巴西。
其中預測GDP與實際GDP相差不大的國家為美國、英國、印度、法國、巴西。而其中最為出人意料的當屬中國與日本,中國實際GDP約為預測值的12倍,而日本實際GDP僅為預測值的0.18倍。
由此可以看出,1969年經濟學家對于大部分的國家未來的經濟情況預測的還是比較準確的。而對于亞洲的這幾個國家,預測則產生了較大的出入。因為亞洲地區自古以來就與西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僅要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更要考慮到人們的性格因素。
50年前的中國什么樣
1969年,我國恰好處于動蕩時期。在這一階段,人們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卷土重來,采取了一些不太恰當的方式。這對于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國家發展一度停滯不前。國內長時間的不穩定狀態,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而在當時外國經濟學家的眼中,經歷了這場變故的中國顯然失去了發展的希望。他們先是對于中國未來的GDP給出了一個很低的數字,后來甚至將中國從這份預估名單中徹底抹去。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在這場變故中完成了與過去的告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由此經歷了無數的輝煌。
但實際上,對于了解中國真實情況的外國人來說,中國能夠發展到如今的輝煌,卻是意料之中。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若是換到其他地方,經歷了這樣的打擊之后,百姓便會從此一蹶不振,過上得過且過的日子。
而中華民族卻不是一個容易退縮的民族,每一次沉重打擊之后,我們都會變得更加團結強大。
日本的經濟為何頻頻后退
反觀日本,1969年恰好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在這一年,日本GDP完成了13%的高度增長。從1961年到1969年,日本從一個二戰戰敗國,在美國的大力扶持之下一舉走到了世界的領先地位。當時的美國對自己有充足的自信,他們相信在扶持之下日本會再現美國往日的輝煌。
但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美好的幻想。在此之前,美國經歷了自己的黃金時代,經濟增長逐漸放緩。與此同時,受到石油危機的影響,美國也不得不面對通貨膨脹帶來的種種問題。而當時的日本各方面蓬勃發展,自身又不依賴于能源出口,因此對于未來有著非常好的向往。
但實際上當時的日本就已經存在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它的經濟增長太過于依賴出口。如今,各個國家已經清楚的知道,如果一個國家的發展過于依賴進出口,那么國家就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一旦世界的形勢發生了變化,這樣的國家就會首先受到巨大的影響。
而當時的日本與美國正處于“蜜月期”,大批的產品從日本出口到美國。一旦美國停止進口,日本的經濟發展就會面臨嚴重的問題。
與此同時,日本也漸漸遇到了和美國同樣的經濟泡沫問題。當時的日本政府盲目地選擇了緊縮的貨幣政策,讓日本的經濟一夜之間迎來了巨大的改變。
自此,日本已經不復往日的神話。而日本的年輕一代由于成長在日本經濟發展的巔峰時期,他們很難接受國家如今的經濟形勢。面對一個工作崗位十個大學畢業生競爭的情況,不少日本的年輕人選擇了退縮。他們蝸居在家中,靠著父母的補貼和政府的資助勉強維持生活。
同時,經濟的不景氣也令年輕人沒有能力撫養自己的下一代。而這種丁克的觀念一旦在整個社會蔓延,就會引發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如今的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的經濟發展自然頻頻后退。
中國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現如今,中國也到了發展的巔峰時刻。但是面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中國人與外國卻又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很多外國人的心中,中國也將步入日本的后塵。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很難保持一直以來的高速發展,走下坡路是自然的現象。
此外,中國如今的年輕人也面臨著很大的生活壓力。他們往往選擇養育一個子女,因此中國也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但是中國經濟學家對此卻并不認同,因為中國人的性格與日本人或者是美國人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也正是中國人的性格,才造就了如今輝煌的中國。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和其他國家的人相比,中國人有著非常濃厚的家庭觀念。
雖然如今的年輕人由于生活的壓力,會選擇養育一個孩子,但是大部分的中國人并不會選擇丁克的生活。此外中國的年輕人往往與父母的關系非常親密,這樣讓中國的老年人養老毫無后顧之憂。
此外,在經濟的發展上,中國一直采取穩扎穩打的發展方式。經歷了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之后,中國的GDP增長會逐漸放緩,但是幾乎不可能出現嚴重的后退。
在全球經濟發展日益多變的今天,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卻非常穩固,因此中國的經濟學家對于我國外來發展非常看好。只要中國一直以這樣的態度發展經濟,就不會出現什么巨大的變故。
中國人常說“莫欺少年窮”。1969年,中國也只不過是一個剛剛20歲的少年。面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外國經濟學家表現并不看好無可厚非。
但如今,中國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時期。中國人用自己的出色表現,給整個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5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彈指一揮間。但同樣是50年,有些昔日的大國早已解體,有些勢頭正盛的國家難掩疲憊,也有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帶給所有人巨大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