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9月2日,紫金銀行(601860)(601860.SH)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息差水平處于低位,預計后續兩個季度凈息差將企穩回升。下半年及后期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支農支小支實市場定位,堅定做小做散業務方向。截至2022年7月末,共有2.68萬戶企業用戶享受網銀轉賬費用優惠,累計讓利金額超過300萬元,為431戶符合紓困條件的企業用戶提供免費轉賬服務。
紫金銀行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了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報告期末,紫金銀行總資產2275.72億元,較年初增長209.06億元、增幅10.12%。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770.53億元、1543.19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208.24億元、142.59億元,增幅分別為13.33%、10.18%,總資產、存款、貸款均穩居全省農商行前列。綜合效益方面,營業利潤9.85億元,同比增幅16.57%。凈利潤8.24億元,同比增幅10.07%。風險指標方面,不良貸款余額18.52億元,較年初下降1.78億元,降幅8.79%。不良貸款率1.20%,較年初下降0.2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4.11%。撥備覆蓋率261.56%,較年初上升29.56個百分點。
大零售轉型方面,截至2022年6月末,涉農及小微貸款余額為882.35億元,較年初增加104.84億元,占比為57.08%,較年初增加1.62個百分點,增速為13.48%,高于同期全行貸款平均增速3.22個百分點。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276.45億元,較年初增加27.45億元,增速為11.02%,高于同期全行貸款平均增速2.44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關于客群定位情況、戶均和利率情況方面,公司表示,資金銀行重點定位普惠小微信用、涉農、科技文化等貸款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戶均貸款金額為142萬元,本年度投放加權平均利率為5.53%。
關于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方面,公司表示,為進一步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紫金銀行一方面制定專精特新貸企業服務方案,另一方面成功入圍“專精特新保”產品首批合作銀行,截至6月末,紫金銀行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5.88億元。
有投資者向公司提問,“上半年信貸增長仍是同比多增的,內部細分項增長情況如何”,公司回應稱,截至2022年6月末,各項貸款余額1543.19億元,較年初增加142.59億元,同比多增4.14億元。其中,企業貸款972.22億元,較年初增加126.84億元;貼現資產194.74億元,較年初增加36.07億元。
有投資者問及如何應對行業小微下沉帶來的競爭壓力,公司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明確經營定位。二是擴充網點布局。三是發展小額貸款。四是提升服務體驗。五是提升貸款收益。
據公司介紹,2021年9月,紫金銀行公布企業網銀轉賬手續費減免新措施,對全行所有企業網銀用戶給予“跨行轉賬手續費5折、省農商系統內賬戶轉賬免費”的優惠,對于符合紓困條件的企業用戶免除轉賬手續費。截至2022年7月末,共有2.68萬戶企業用戶享受網銀轉賬費用優惠,累計讓利金額超過300萬元,為431戶符合紓困條件的企業用戶提供免費轉賬服務,切實履行我行社會責任。
對于后續兩個季度以及之后息差變化的展望,公司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凈息差1.79%,較年初下降4BP。目前,息差水平處于低位,預計后續兩個季度凈息差將企穩回升。
紫金銀行將從以下方面穩定息差:一是調優資產結構。貸款端,強化貸款利率管控,優先投放議價能力強的小微企業貸款,壓降貼現資產占比至年初水平,提升一般貸款收益率。同業資產端,開展結余資金隔夜存業務,優化債券資產期限結構配置,抓住交易機會,提升同業資產收益率。二是降低負債成本。從嚴控制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高息存款的規模,加快中長期存款向短期存款轉化,持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降低同業負債規模,在滿足全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前提下優化同業存單發行期限,切實降低同業負債成本率。
對于下半年及后期信貸投放的重點,公司表示,紫金銀行下半年及后期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支農支小支實市場定位,堅定做小做散業務方向。加大涉農、小微貸款投放力度,優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精準服務當地實體經濟,加大對實體行業經濟多樣化的投放力度,積極支持國家鼓勵發展的、技術含量高的、發展前景好的行業客戶,重點加大對制造業、綠色領域的支持力度。
關于不良率二季度環比下降較多,公司對此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不良貸款余額18.52億元,較年初下降1.78億元,降幅8.79%。不良貸款率1.20%,較年初下降0.25個百分點。紫金銀行將持續夯實風險防控基礎,進一步加大清收處置力度:一是完善制度辦法,賦能基層業務處置權限,加快不良清收處置;二是加大考核力度,明確三季度清收目標,掛鉤分支行,嚴格考核;三是明確管控要求,要求加大將到期貸款還款落實,確保到期收回,防控不良新增;四是強化清收力度,通過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催收,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主動化解處置,通過壓降續貸、借新還舊、重組等方式,實現不良盤活、逐步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