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紫山食用菌硅谷產業園生產車間內,一朵朵雙孢菇在溫床上培育,工人李樹英正忙著采摘,每月4000余元的收入,不僅讓50余歲的她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幾年,洪澤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 “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切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依托載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紫山食用菌硅谷產業園利用國內領先的智能化種植技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年產雙孢菇達到1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超億元,同時該項目年可消耗麥、稻秸稈25000噸,帶動2000余戶農民增收致富,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近年來,洪澤區積極推廣科技富農項目,先后加入省現代農業稻麥和畜禽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了2個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項目實施期間,洪澤稻麥綜合試驗示范基地每年實施完成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展示與示范55項(次),其中,完成稻麥新品種示范25個,新技術示范12項,新型物化產品示范9項,開展新技術儲備試驗7項(次)和高產攻關示范2項(次)。此外,洪澤區還積極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目前,有兩個“國字號”農業科技園區落戶洪澤。位于洪澤湖畔的洪澤水產良種場,2006年成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2015年,洪澤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市唯一,為洪澤區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經過幾年的持續發力,以綠色稻米、生態漁業、健康食用菌為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上下聯合,開展農業科教資源推廣
在洪澤區西順河鎮張福河村,漁民正在水產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向“蟹蝦混養”塘口放養青蝦苗。自洪澤湖禁漁以來,洪澤區通過結對幫扶、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引導有能力、有意愿的退捕漁民發展養殖業,并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助力漁民轉產致富。
洪澤區大力創新推廣服務形式,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實施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為平臺載體,每年遴選百名責任農技員,通過包村聯戶的形式,培育和服務15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四新”技術推廣入戶率達96%。建設村級規范化農業科技服務站88個,補齊農技推廣最后一站,實現村村全覆蓋。推廣“農技耘”APP,實現農技推廣服務零距離。洪澤區農技耘應用上基本實現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全覆蓋,新型經營主體重點人員全覆蓋,農民科技示范戶全覆蓋。
此外,強化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組織實施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工程,對基層農技人員每年普遍輪訓一遍,加快知識更新步伐,提高服務效能。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每年開展部、省新型職業農民和高素質農民培訓近2000人,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立足需求,推動農業信息發布
為進一步明確農業技術推廣導向,洪澤區充分發揮科技內生引領支撐作用,結合實施省、市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自下而上征集農業新型主體和一線生產的技術需求。經農業專家充分論證,圍繞優質高效種養、設施園藝生產、智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等重點領域,召開年度技術需求發布大會,每年發布20項左右農業重大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需求,引導農業技術推廣站、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推廣主導品種和技術模式,讓農業實用技術在千家萬戶落地生根。創建洪澤農業微信公眾號,共發布各類資訊5000余條。開通農技耘后臺通道,先后推送簡短扼要的農技信息、植保信息、供求信息等15000余條。(楊春陽 周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