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陽光明媚,揚州市工人新村居民沈昌年出門散步。在渡江橋路27號的揚汽大廈前,老人抬頭仰望鐘樓,一臉留戀。揚汽集團副總經理孫華蹭了蹭記者的胳膊,悄聲說:“沈老是亞星客車退休工人,以前,他是聽著鐘聲上下班的。”
一個老汽車站,藏匿著許多光陰的故事。如今,城市交通中心樞紐已經轉場,揚汽大廈仍矗立在原地。這里,已經變成自規部門規劃中的590地塊。
新潮 商業項目 寶龍商業綜合體效果圖。
拿著590地塊規劃圖,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經發局負責人匆匆趕來:“‘也今東南’工業舊改形象已經做出來了,現在成了網紅打卡地。我們正與上級主管部門、開發單位溝通,綜合各方因素,研究保留一批像冶金廠、揚汽大廈這樣的工業遺存。”
“對沿河的街區、古鎮來說,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時代賦予的動能轉換機遇。”文峰街道辦事處主任梁鈞告訴記者,街道的發展和揚州工業的發展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在揚州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我們探索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工業實體轉移出去,將工業文化保留下來。”
“目前,經自規部門論證,除冶金廠北生活區‘也今東南’外,揚州老汽車站三層辦公室、揚汽大廈、揚州五交化總公司靠近古運河邊的一棟倉庫,以及揚農職工之家俱樂部、反應塔,冶金廠南廠房,都有望被列入保留范疇。”街道經發局負責人表示,最終保留哪些,會通過科學論證研究后確定。
“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每個城市、每個單位都應該因地制宜,塑造自己獨特的運河形象,展現保護、傳承和利用智慧。”梁鈞介紹,“我們要做的,就是推動古運河文峰段從‘地理沿運空間’轉化為‘文化運河空間’,跟上時代發展、城市更新和產業創新的步伐。”
隨著揚農、揚柴、聯環藥業等工業實體的陸續退城進園,近年來,文峰街道加快工業文化的復活再現,將這個揚州曾經的“老工業基地”以全新姿態拉回人們的視線,承載起主城東南片區產業創新的時代使命。
“現在,我們通過地理重塑、文化煥新,已經培育出古運河文化旅游、七里河城市商業、總部研發、區域性工業設計、教育培訓、健康養老六大產業板塊。”街道經發局負責人介紹,其中,以運河為文化靈魂,在片區重點打造以古運河、文峰寺、工業遺址等為主題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軸,發展文化體驗、休閑娛樂、運河觀光、時尚文創、藝術展銷、民宿服務等業態。核心文旅產業聯合體將布局在古運河東岸、大水灣公園西南方向的590地塊,這里未來計劃打造文旅商住配套項目。
文旅項目 古韻 文峰寺文旅項目效果圖
近年來,文峰街道一方面通過“拆舊”騰出物理空間,另一方面通過“舊改”導入新產業、新業態,為古運河重生賦能。目前,揚農集團科創中心已經立項,寶龍商業綜合體正在建設中,運河文化特色酒店正在申請施工許可證;文峰寺文旅項目概念方案已經形成,周邊及揚農地塊騰退也接近尾聲,未來可結合鑒真碼頭等景點發展文化體驗、休閑娛樂、時尚文創等產業活動。今年春節后,總投資2.2億元的列市重大項目——華南醫康聯合體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擦去了工業銹跡,復活文化與歷史的元素,文峰街道正在讓工業遺產的原生功能得到延續使用和展示,一步步推進運河文化和都市生活有機融合,讓產城融合、水城共生成為文峰發展的新理念、新標識。”梁鈞說,揚州“老工業基地”這一片區域正在與我們作煥新式的告別。通訊員 李靜文 記者 嵇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