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18日,《零容忍》第四集中披露了中信銀行原行長孫德順的案件。他不收現金,認為收現金太低端,主要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產品去掩蓋受賄行為。他利益兌現的方式非常專業化,做了層層掩蓋,就是設了很多防火墻,繞了很多圈,企圖掩蓋真相。(據1月18日央視網)
報道中說,孫德順是中國金融界唯一一個從最低分行出納起家,逐漸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的干部。從這一履歷來看,他的金融業務能力,應該是有幾把刷子的。只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精進金融相關業務,才能打開上升通道,最后成為一家銀行的行長。
本來,這是一個逆襲的勵志故事,誰能想到最終會“反轉”?故事為何會反轉,從報道的細節來看,正是他后來把聰明勁、學習勁沒用在正路上,而是用在了貪污腐敗上,從而跌進深淵。
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種人吧!
報道中說,孫德順利用“影子公司”,通過金融手段完成利益轉移的典型例子,其專業化程度和復雜程度相當少見??梢姡瑢λ恼{查,還是頗花了一些心思。
他把受賄行為隱藏得這么深,說明他知道這是違法犯罪,不過,他自認業務能力強,能藏得住,也躲得過。其實,不管是用金融手段來掩蓋,還是設置再多防火墻、繞再多彎,都無法回避一個現實,那就是再狡猾的狐貍,也會露出尾巴,逃脫不了獵人的火眼金睛。無非,就是案情復雜一些,調查過程長一些。抽絲剝繭,總能找到蛛絲馬跡,再怎么遮遮掩掩,都是自我安慰。
孫德順受賄的特點之一,是不收現金。他認為接受現金太低端,太簡單和粗魯??吹贸鰜?,他對那些收現金的貪腐行為,頗有些瞧不起的意思,認為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真是烏鴉嘲笑豬長得黑啊。
只要貪污腐敗,就會留下痕跡,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是一定的。只要借職權搞貪污腐敗,再聰明那也只是小聰明。玩這種小聰明的人,從結局來看,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有了業務能力給貪污腐敗掩蓋,是不是讓他在貪污腐敗的路上越走越遠呢?多少貪官,就是倒在了這樣的小聰明之下,倒在了自信和洋洋自得身上。
孫德順作為銀行高管,待遇豐厚,其實并不缺錢,最后,他被錢毀了。這是一個警醒。貪欲是個無底洞,那就是一面深淵。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當你蔑視深淵時,深淵也在蔑視你。
玩小聰明,就是在犯大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