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孩子沒上高中就沒有出路嗎》,引發家長的熱議,文章通過鮮活的案例以及客觀分析來回應家長的焦慮,并提出生涯教育和輔導需要普及?!督逃哭k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說:將推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國家注重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更是多元化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部分家長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更折射出了當下普及生涯規劃教育的迫切性。
所謂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讓學生盡早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系、學會職業決策。它有助于學生根據感興趣的職業目標,從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鍛煉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它需要學校、家庭、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做好這道“大餐”。
學校要發揮主線作用,為生涯規劃“配餐”。傳統的中學教學模式,常以一種“套餐”形式呈現。它以考試科目為主,搭配美術、音樂等副科?!甭殬I生涯規劃教育這個“自助餐”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缺失。在一份“是否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卷調查中, 70%以上的學生給出了否定答案。這意味著學校為學生生涯規劃“配餐”迫在眉睫。學校可以通過開設講座或者選修課的形式,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職業參觀活動,喚醒學生的職業意識。
家庭要發揮主體作用,為生涯規劃“送餐”。家長要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引導孩子探索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并多做職業體驗,不斷優化、完善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譬如,家長在公司負責人力資源相關工作,就可以結合該公司的具體人事情況告訴學生,人力資源包括“選、用、育、留”四個環節,是為公司找到合適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通過父母的描述,孩子就會對父母的工作與行業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生涯規劃“點餐”。很多學生將精力全部投入在學業學習上,從未考慮過自己將來的職業或可能從事的事業,部分學生對于將來可能要從事的職業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這就需要學生主動分析自身優缺點,從性格特征、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為自己擬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完善自己的生涯規劃。譬如,一舉奪得廣東省機電汽修冠軍的“汽修女孩”古慧晶、放棄高等北大學府而攻讀技校的周浩、高分數卻選擇北大考古冷門專業的留守女孩鐘芳蓉,都在主動為自己的生涯規劃“點餐”,而且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成為佼佼者。
家校生合力做好生涯規劃教育這道“大餐”,其實質就是聚力打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為每個學生安裝一臺“發動機”。有了一臺動力十足的生涯發動機,學生就會為了目標不畏艱辛,砥礪前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也就隨之落到了實處。
稿源:荊楚網
作者: 成雷 (武漢新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