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兩江、三鎮、四岸——長江與漢水的交匯,在武漢形成獨一無二的城市格局和山水人文景觀。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萬里長江見證了武漢這座重要城市輝煌的昨天和今天。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是全面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2021年12月2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座談會隆重召開,湖北省委提出了要強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全國重要增長極”,用系統化思維整體推進武漢城市圈跨越式發展,以“九城同心”推動“發展共進”,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進一步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的融合式發展,實現新時代武漢城市圈發展的重要蝶變,具有非常顯著而重要的戰略含義。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座談會在黃岡召開。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首先,“抱團式”發展是當前中心城市發展基本趨勢,也是提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根據湖北省確定的“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武漢城市圈將根據“1+8”的方案進行全局謀劃,系統規劃,協同推進。目前,武漢城市圈的面積占到湖北全省的1/3,人口超過全省人口的一半以上,GDP超過2.6萬億。隨著同城化戰略的加快落實和推進,不僅各個城市的規模、能級和功能等都要持續提升,武漢城市圈的整體能級也將再上新的臺階,各種瓶頸問題也將陸續凸顯出來,比如交通、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治理,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必須要樹立全生命周期的意識,著眼于提升城市圈全域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的水平,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的融合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高水平治理和高質量服務,全面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轉型升級,打造超大規模城市圈治理的新高地。
其次,超大規模城市體量巨大,要素龐雜,治理和服務事項多,還具有很高程度的復雜性、脆弱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城市治理現代化必須要高瞻遠矚,系統謀劃,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治理體系和服務機制,均衡配置治理資源,加快補齊補全短板,快速提高城市治理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基層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根基,城市治理最終都要落到基層治理上面來,因此,必須要著力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制度建設、機制建設和能力建設,破解基層治理的困境,提升城市治理的整體效能。武漢市是城市治理創新的重要陣地,在基層治理特別是社區治理方面積累了大量成熟可靠的經驗,這些在防控“新冠”疫情的工作中也得到了檢驗和提升。城市治理必須需要瞄準城市治理中的堵點、難點和痛點,進行科學規劃,推進改革和創新,著力夯實基層治理,推動治理重心和資源下沉,切實解決老百姓關切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道放鷹臺社區的志愿服務隊隊員正在引導進出社區人員掃碼測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鐘麗芳 攝
再次,治理也是服務,服務也是治理,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是現代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城市治理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在當前武漢城市圈的格局中,武漢與其他城市之間的量級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推進武漢城市群同城化的發展,必須要根據實現全域協同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推動社保、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共享,在民生服務平等化和優質化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取得更大的成效,比如目前都市圈內的九大城市已經基本做到了門診費用可跨地直接結算,實現了公積金提取等政務服務跨市通辦,也在加快打通各種瓶頸路和斷頭路,就為同城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同城化發展的進一步提速,各方面還應該建立健全協同聯動機制,圍繞同城化的行動方案和工作要點,進一步梳理各自職責權限及其流程環節等,提高政務服務跨市通辦的范圍和深度,讓都市圈的九個城市互惠互利,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同城化發展的紅利,也有更大更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2021年7月8日,武漢城市圈通辦綜合窗口的優質服務受到外地人員稱贊。長江日報記者 楊濤 攝
最后,信息技術是現代城市治理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對于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來說,無論是做強做實“硬聯通”,還是是做好做優“軟聯通”,信息技術都具有共聯共享的強大優勢。超大規模城市的治理現代化必須要善于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先進科學技術,賦能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確保城市治理更加敏捷高效、平穩安全、富有活力。近年來,武漢市積極應用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技術,不斷推動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比如政務服務的“一碼通用”、民生服務的“一碼互聯”、“民呼我應”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已經覆蓋了全市3248個村(居);武漢市公共衛生指揮系統實現了13類重點場所醫療和涉疫數據的深度整合。但武漢城市圈中其他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還參差不齊,甚至都存在著巨大的瓶頸。這就迫切需要因地治理,順勢而為,大力應用數字化技術,打破區域、部門和行業壁壘,用看不見的數據連接起看得見的都市圈,推動都市圈全方位和全維度的深度融合。
2021年4月,武漢智慧城市“一碼互聯”項目斬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我們知道,作為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節點性城市,武漢在城市治理創新走在全國的前列,各方面都積累了許多優秀的經驗,比如在城管執法、電視問政、網格化管理、數字化治理以及基本治理和社區治理等方面,都有大量可圈可點的精彩案例。在全面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方面必須要轉變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將超大規模的城市治理提升到突出的位置,注意總結和提煉城市治理中的優秀經驗,深入剖析當前城市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要系統性地研判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中的城市治理問題,科學設定城市治理轉型升級的任務和要求,針對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煩點和盼點問題,高位統籌,精心謀劃,加強學習,推廣經驗,對標最優,認真講好新時代城市治理的武漢故事,走出體現中部特色的超大規模城市治理的新路子。
“武漢戰疫”小程序部分截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歷史的畫卷隱沒在史冊中,新時代的發展藍圖再次徐徐展開。今天的武漢,既有良好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還有著獨特的人才和產業特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的發展是武漢市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武漢城市圈其他8個城市騰飛上臺階的機遇,還是湖北省以及中部其他地區發展的歷史機遇。當然,城市治理千頭萬緒,錯綜復雜,其中既有大量的硬件問題,也有更多的軟件問題,歸根結底是治理和服務的問題,是服務于人的問題。
因此,城市治理既要扎實做強道路交通網絡和數字基礎設施等硬件問題,也要積極改進和優化管理和服務等軟件問題,既要做好城市工作的面子,更要做實城市工作的里子,以高品質的發展牽引和推動高水平的治理,以高效能的治理保障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稿源:荊楚網
作者:韓志明(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 教授、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