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一班人,振興一個村。連日來,全省各地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這次換屆是在開啟“十四五”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在慶祝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下進行的,是班子任期由3年改為5年、與縣鄉黨政領導班子換屆同步進行的首次換屆,是基層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關乎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和群眾幸福生活實現,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要強化系統思維,做好換前“育”、換中“考”、換后“訓”的“三篇文章”,選出組織放心、黨員群眾滿意的“領頭雁”,為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做好“育”的文章,讓儲備足起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打好提前量,定期跟蹤聯系本村(社區)致富能人、村醫村教、退伍軍人、回鄉創業優秀青年等“本土人才”,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積極分子吸納進入后備干部隊伍,抓好培育儲備,壯大黨員隊伍,提前謀劃“兩委”合適人選。轉變舊思想,堅決摒棄“望天收”想法,杜絕坐等“組織派”、臨時“空降湊”的現象,避免選下去的村干部有情緒,選上來的村干部有壓力,造成無人可選或者選人不宜的被動局面。針對性培育,對重點儲備對象加強培養引導,有針對性地壓擔子、引路子,提供鍛煉的機會和成長的平臺,讓他們快速成長、獨當一面,做好“接棒”準備。
做好“考”的文章,讓人選優起來。“大浪淘沙,沉者為金。”要經得住組織考驗,全方位考察考核德能勤績廉。譬如,宜昌市遠安縣探索建立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三維”評價體系,制定26項具體評判標準,為每一名村(社區)干部精準“畫像”、全面“體檢”,確保所有候選人過硬、過關。候選干部要經得住黨員群眾考驗,應深入黨員群眾中間,用好民主評議這一“試金石”,隨機走訪一定數量的黨員群眾,在灣組屋場、小區街巷一線收集意見、了解評價,檢驗群眾認可度、滿意度。要經得住實踐考驗,堅持實干實績導向,從為群眾做了哪些好事、實事,解決了多少“急難愁盼”角度,考察村干部政治素質、能力品行,在實踐中見真章。
做好“訓”的文章,讓能力強起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如果說基層干部承擔著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在“最后一公里”的職責,那么村(社區)干部就是鏈接“最后一米”的橋梁和紐帶。加強新任“兩委”班子培訓提能,極其必要、尤為關鍵。首先,及時組織新任班子開展集中培訓,針對副職干部新任主職,欠缺統籌謀劃、領導管理能力;在外能人回鄉任職,不精通“三農”工作等實際,區分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分層分類開展培訓,幫助新任班子理清思路、掌握方法、推進工作。其次,實行班子“結對幫帶”,讓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結對幫帶村(社區)“兩委”成員,教工作方法“授之以漁”,解實際困難除“后顧之憂”。最后,要落實基層減負要求,嚴格落實村(社區)事項準入制度,明晰職能權責,進一步減輕村干部負擔,讓他們輕裝上陣,在新崗位上展現新作為推動新發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干部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要做好換屆“三篇文章”,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領頭雁”選拔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帶領廣大群眾建設美麗家園、實現鄉村振興。
稿源:荊楚網
作者:李博文(宜昌遠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