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至5日,首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模范和消防忠誠衛士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保康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伍興章被表彰為“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個人”。
“5日晚上就回來了。這一周主要檢查兩家磷礦,因為企業的安全生產許可證到期了,要換證,必須進行安全生產條件檢查。”11月8日,伍興章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電話采訪時說,這段時間工作節奏更緊張。44歲的伍興章始終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心上,先后獲評湖北煤礦事故調查優秀主辦監察員、全省首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等稱號。
為把“駐礦蹲守”落到實處,伍興章每年超過200天奔波在陰暗、潮濕的礦洞內。只要下礦井,每天至少徒步15千米以上。他用每年排查整治2000多條安全隱患的執著,守護著全縣3000多名礦友的生命安全。
他勤于學習,一次性通過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很快由“門外漢”變為省、市有名的“行家里手”、保康礦山安全的“活字典”,成為省、市礦山安全領域咨詢會、座談會、研討會的“常客”。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再隱蔽的隱患都無法逃過他的“法眼”。有一次,他發現某礦山巷道頂板異常,其他人毫無察覺,他強烈堅持督辦,搶在作業面大面積冒頂前撤出人員,8名礦友死里逃生。
伍興章先于國家兩年實施了企業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強化了監管效能;他主導制定了《保康縣礦山安全基礎管理規定》,規范了基礎管理臺賬,抓實了過程管控、痕跡化管理;他推出了每年考試、據實承諾踐諾、懇談約談提醒等制度,一舉破解礦企負責人學法不經常、履職不理想問題;他先后10多次跑省進市,找領導匯報、與專家溝通、跟院校對接,探索形成了厚大礦體安全開采的“保康標準”。很多礦企負責人說:“老伍不僅督促我們整改問題,而且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這樣的監管干部,我們服氣!”
隨著這些開創性舉措的落實,保康礦山安全監管成為省、市一張“靚麗名片”,省應急管理廳先后3次在保康縣召開現場會,推廣“保康經驗”。該縣也由原來的礦山事故“重災區”悄然變為省、市“示范區”。
伍興章還是廉潔自律的“黑臉包公”,工作中始終以過硬的作風筑牢廉潔底線。礦山安全監管初審把關環節多、執法要求嚴,難免與企業負責人、設計單位、中介機構打交道,一不小心就會被“圍獵”。這么多年,他廉潔自律,堅守底線。他記不起多少次拒絕所謂的“好處”,作為養家糊口的男人、作為有血有肉的常人,他說“不是不缺,而是不能”。無欲則剛,他用自己的浩然正氣贏得了監管對象的由衷敬佩。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光正 通訊員 趙樹祥 李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