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三季報”中報道顯示截至9月末,湖北省市場主體總量突破600萬,實有市場主體達到604.41萬戶,在去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加快增長。市場主體釋放的活力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十四五開局之年,推動農業產業做大做強要以培優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導向整合資源,共同發力。
分工協作是基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種新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端連著農戶一端連著市場,只有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各自優勢,既分工又協作,才能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并形成競爭優勢。譬如,山東省潤竹山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立方分工協作機制、建立利益緊密的聯合體,將生產環節交給家庭農場,農業服務環節交給合作社,銷售、加工、品牌打造交給龍頭企業,既保障了生產資料供應,又能讓多元主體共享增值收益。此外《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形成廣泛的利益聯合體,堅持協同推進,促進多主體分工協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層次利益協調、多政策配套服務,形成政府引導、農戶參與、企業帶動、科技支撐、金融助力的良好產業生態,由此可見多元主體分工協作是推動產業化聯合體持續向好,穩定運營的重要基礎。
資源共享是核心。對于目前農村產業發展而言,農民種養經驗豐富,土地生產要素充沛,但市場風險預判能力弱,無穩定流通渠道;市場主體敏銳度高,加工銷售能力強,但土地等生產要素匱乏,較難規模化生產;農業專家技術過硬,團隊研發能力強,但資金與試驗田短缺,培優品種難落地。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利益聯結共享平臺能促進土地、資金、科技、信息、品牌等在聯合體內互聯共通,推動農業從生產向加工、流通、銷售、旅游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而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聯合體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同時能發揮產業化聯合的示范帶動作用,調動普通農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將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步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譬如,興山縣四月青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經營方式整合資源發展茶葉產業鏈。在興山縣水月寺鎮建試驗田、研學館讓農業專家做實驗,研發茶葉新品種,讓游客采摘觀光體驗茶文化。合作社以土地流轉、季節性務工等方式吸納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全過程,全年帶動農戶1180多戶,帶動農戶增收600多萬元。
政策支持是關鍵。出臺惠農惠企政策,創建智庫平臺,為培優產業化聯合體做強產業提供有力保障。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企業融資難,發展難,農戶買賣難,增收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要發展并帶動農戶增收致富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政府出臺惠農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搭建專家智庫平臺,與科院研所建立聯系,點對點幫扶,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形成長效機制;創造學習交流機會,帶龍頭企業、家庭農產、專業合作社到先進地方學習經驗,開拓視野,創新發展思路。譬如,政府聯合其各部門出臺的小額信貸政策、省農擔涉農貸業務就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而出臺的系列惠企政策。《自然資源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農業農村部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解決好農業全產業鏈用地問題為聯合體建倉儲加工等設備提供了有力保障。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要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培優產業化聯合體,整合資源,聚焦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爭創品牌,推動農業產業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
稿源:荊楚網
作者:聶小莉(宜昌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