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讓文物說話,用遼寧文物講好遼寧故事,讓世界深入了解遼寧歷史、人文底蘊,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日報社)聯合推出大型全媒體策劃“國寶在遼寧”,以遼寧30件國寶級文物為主線,讓您和遼寧國寶面對面,為您講述凝固在文物上的歷史故事,揭開遼寧歷史與文化的神秘面紗,展現遼寧浩蕩千年的壯麗歲月。
賞國寶,品遼寧。
今天推出第二十一期《揭開契丹文字的神秘面紗》
哀冊,是記錄遼代皇帝與皇后生平事跡的墓志碑刻,目前面世的遼代帝后哀冊,來自遼代五大帝陵之一的遼慶陵,冊蓋與冊石共15石,均保存在遼寧省博物館,皆為國寶級文物。
遼慶陵帝后哀冊為漢白玉材質,呈方形,體大而厚重。
冊蓋線刻精美,刻有四神、人物、龍與牡丹,同時刻漢文、契丹文兩種文字,工整遒麗,乃遼代書法的上乘佳作。
遼代帝后哀冊所記內容,是研究遼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如遼宋達成百年和平的“澶淵之盟”、撼動遼國根基的“十香詞冤案”等。
遼代帝后哀冊所刻契丹文字,是中國境內發現最早的契丹小字,首次證實了契丹文的存在,堪稱稀世之寶。
契丹文字是契丹建國后陸續創制出的文字,分為大、小字兩種,大字早于小字。金滅遼后,前期繼續使用契丹文字,直到創制了新的女真文字后,才停用契丹大小字。
契丹文字的誕生,開創了中國東北地區古代少數民族創制文字之先河,以后的女真文字、蒙古文字、滿族文字的產生,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契丹文字的影響。
契丹文字而今雖成絕學,卻印證了遼代的百年發展史與融合史。
國寶名片
名稱:遼代帝后哀冊
年代:遼代
出土地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右旗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責編:齊志揚審核:徐曉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