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球管是CT等影像設備的核心和關鍵零部件,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做成商業化大熱容量醫用球管,市場上基本上都是國外產品。東軟醫療投資入股電科睿視進入這個領域,就是要在這一核心部件技術方面取得突破。”2023年伊始,東軟醫療宣布正式入股電科睿視,雙方將在醫用CT球管研發設計和應用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東軟醫療董事長劉積仁博士在談到此次新布局的意義時,提出要打造中國醫用球管、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供應鏈安全。
這是東軟醫療繼實現磁共振成像系統全自研后,在醫用CT領域的又一大動作。通過投資入股方式,拉動有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型企業的成長,共同在國內打造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創新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帶動產業生態體系整體提升。???
(相關資料圖)
醫用球管是亟待解決的CT核心零部件。?
醫療裝備是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侯巖表示,醫療裝備是衡量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科技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零部件、特別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是實現我國醫療裝備自主創新、供應鏈安全必須牢牢抓住的關鍵之局。?
醫用CT球管作為CT設備中產生X射線的裝置,相當于CT的“心臟”。其性能直接影響CT設備的質量、診斷效能和壽命,但由于極高的技術壁壘,長期以來,全球能夠研發并生產球管的企業屈指可數,導致我國臨床上使用的醫用球管,特別是高質量球管,基本上都依賴進口。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零部件分會會長王振常對此感觸頗深。他說,CT醫用球管是消耗品,使用成本較高。一臺高端CT機每年的保養維修費用在170萬左右,其中球管就占100萬元左右,對于有十幾臺CT機的三甲醫院來說,每年這方面的成本費用就達千萬元。他特別希望能夠擺脫進口依賴,民族企業能夠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醫用球管,改變我國影像設備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
戰略入股謀求核心技術突破?
多年以來,東軟醫療在核心部件、新材料的研發上大舉投入、重點攻關,逐步實現了CT探測器、CT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電科睿視致力于大熱容量X射線球管、加速器等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廣泛運用于高端醫療影像、先進治療等領域。
電科真空董事長張宏宇說,電科真空在國家、地方政府及集團公司政策支持下,依托十二所核心技術,積極搶抓新發展格局帶來的市場新機遇,瞄準國內醫療健康行業,聚焦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立足創新創造,布局了以醫用CT球管為代表的高端醫療器械核心電子器件業務,并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工業強基工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和工藝,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局面。在國家深化改革政策的引導下,電科真空和十二所以電科睿視為平臺,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值得期待。?
東軟醫療通過入股電科睿視,將充分發揮戰略投資方的相關優勢,在技術突破、產品應用、市場開拓、人才引進、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并促進公司業務發展。作為唯一的戰略投資方和產業投資方,東軟醫療將與電科睿視強強聯手,通過醫用CT球管的自主研發和制造,打造更加安全的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生態,推動大型醫學診療設備普及應用,造福民生。?
正如劉積仁所說:“如今,我們越來越感受到關鍵部件對供應鏈安全、成本控制、技術創新至關重要。所以我們入股了醫用CT球管這個項目,是為了讓國產球管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的產品在走向全球時更具競爭力。”?
自主創新保障供應鏈安全?
隨著中國高端裝備企業的迅速發展,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速度不斷加快,國產醫學影像設備正逐步重構新的市場格局。以東軟醫療為代表的國產高端醫療裝備企業,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局部領跑的跨越,醫療裝備產業發展不僅駛入了“快車道”,自主創新更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作為中國第一臺CT的研發者,東軟醫療始終牢牢把握醫療裝備產業特點,堅持“醫研企”融合發展,致力于大型高端醫療裝備的研發創新和自主可控。從中國第一臺雙層螺旋CT、第一臺16層、第一臺64層、第一臺128層CT直至512層超高端CT……在實現整機與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上,東軟醫療從未停止自主創新的腳步。
劉積仁說,過去十幾年間,中國的醫療設備產業發展取得非常明顯的進步,表現在本土產業醫療設備市場份額地不斷提升,中國生產的設備在全世界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并且越來越走向高端。但在發展過程中,產品制造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他認為要加強頂層和底層創新,如零部件創新。“只有底層掌握了技術,才能在高層展現價值。”劉積仁表示,作為國內領先的大型醫學診療設備制造商,東軟醫療未來將致力打造國產核心部件研發制造平臺,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