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李燕 通訊員 郭岱)“賣魚攤販當街殺魚,氣味腥臭難聞,路面一塌糊涂。”近日,武昌區中南路街道綜合執法中心接到群眾投訴舉報,要求對小東門市場周邊流動攤販“臟亂差”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執法人員在小東門市場走訪調查。 通訊員供圖
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以來,武昌區小東門市場一帶流動攤販一度出現反彈。中南路街道第一時間組織執法力量進行全方位整治。根據走訪摸排,街道綜合執法中心掌握了市場外8處流動攤販日常動向,在整治“臟亂差”問題上對癥下藥,持續發力,做到及時發現、立即處置。
無縫盯守、不留死角。采取定人定崗的專班蹲守方式,由一名城管路長牽頭,組成12人的“蹲守專班”輪流值班,做到無縫隙監管。根據該處流動攤販的經營習慣,每天上午7:30準時到位巡查,不讓攤販“落地生根”,堅決遏制違法僥幸心理。
執法中心隊員講解執法中的注意事項。 通訊員供圖
聯合執法、精準出擊。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定期對重點違法占道攤點進行清理,通過下達“責令限改通知書”等執法文書,對當事人開展法制教育并勸離,必要時依法依規采取強制措施,確保區域道路暢通和衛生潔凈。
執法人員執法。 通訊員供圖
上門宣傳、柔性溝通。75歲的馬老爹經常在小東門市場占道攤販,他在此地經營已有20多年,“見慣了”各種執法管理,善于打“游擊戰”,來了就撤、走了又有。針對這一情況,執法人員設法打聽到當事人住址,上門了解其家庭情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針對攤主的實際困難和真實需求,給予合理建議,最終說服當事人配合整治行動。
流動攤販占道經營造成交通阻塞、環境臟亂差,一直是影響營商環境和市民幸福感的難題。目前,小東門市場一帶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大為改善,整治行動初見成效。下一步,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將繼續擴大整治范圍,剛柔并濟、對癥施策,不斷提升執法能力和工作效能,以干凈有序的市容環境促進轄區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