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國借著這次俄烏沖突,給老對手挖的坑實在有點大,但他們沒想到,最終被埋進去的還有他們自己。為什么這么說呢?原來啊,俄羅斯經過多輪制裁和北溪管道被炸之后,對歐洲的能源出口陷入劣勢,在多面夾擊的困境下,不得不開始探索新的發展合作道路。
于是中國反而間接受益,困擾著我們多年的能源問題,居然在這場沖突的影響下被解決了,還意外加速了人民幣的國際化。估計現在美國腸子都悔青了!那么,中國這些年都面臨著哪些能源問題?是怎么在戰爭影響下受益的?人民幣如何才能走向世界貨幣的中心?咱們接著往下看。
(相關資料圖)
一、俄歐經濟綁定和能源合作的破裂
要說這俄歐之間的合作啊,還真是有意思,因為說來說去都繞不過美國這個角色,就好像大家調侃的“中韓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韓國”那樣,美國的存在既能促使俄歐合作,又能推動他們翻臉相斗,什么意思呢?我們都知道,美國很喜歡搞單邊霸權主義,他們的手伸得很長,只要能占到好處,經常不分敵友都要介入別國內政,哪怕是經濟上,也喜歡借著“美元和石油霸權”到處指手畫腳,薅全世界的羊毛。
這樣態度不穩定的國家,并不適合太富裕太集權,否則世界將永無寧日。大家想想,就連疫情期間美國境內到處游行、經濟衰退還欠著中國幾十億美元外債的時候,都要硬著頭皮增加軍費預算,說明什么?說明他們想要全球擴張的野心一直沒有熄滅。
俄羅斯作為老對手,歐盟成員又是老牌列強,能不清楚美國這種尿性嗎?所以啊,他們為了不讓美國獨大,也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做過很多嘗試來去美元化。比如歐盟一直在尋求擺脫美國控制,推動歐元取代美元走向世界。
俄羅斯同樣想要在能源貿易中,通過使用盧布結算來提高話語權。正好,歐洲有錢卻缺能源,俄羅斯窮得只剩下能源,二者一拍即合,展開了經濟綁定和能源合作。特別是俄羅斯,一直都很想融入歐洲,表現那叫一個積極。在俄歐合作蜜月期,俄國的石油天然氣能源在歐洲占比能達到40%,在德國甚至超過了60%!
在俄羅斯的設想里,只要雙方經濟進行深度綁定、共同利益足夠大,就能保持和平。結果呢?
俄歐氫能合作也談了、普羅迪計劃也簽了、北溪2號也建了,可是當戰爭受益大于共同合作受益時,歐盟還不是翻臉不認人?那邊的油氣管路還通著呢,美國一鼓動,那群曾經的合作伙伴就毫不手軟的一起凍結俄羅斯3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聯起手來對俄實施十多輪、4000多項的制裁,把盧布踢出了SWIFT國際支付體系。
還堂而皇之地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于是俄歐之間數十年合作的心血付之東流。俄國原本想的是深度綁定、合作雙贏,可是西方想的卻是你一家栽倒,讓大家吃飽。俄羅斯用血的代價,證明了這番操作的不靠譜。
二、俄羅斯的困境和能源格局的變化
俄歐合作破裂之后,雙方都迎來了哪些變化呢?先說俄羅斯,他們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鐵血地通過一系列反制措施來應對西方的制裁風暴,比如斷油斷氣、提高價格和推出“盧布結算令”。這個應對一開始是有效的,沒了俄國物美價廉的能源,歐洲很快陷入油氣困局,只能強制限電、提高稅收,搞得內部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工業資本外逃,平民在大雪天里甚至都不敢開暖氣,還引發了好幾輪大罷工。
歐盟硬著頭皮轉向美國和中東去購買高價能源,還要不斷放血去支援烏克蘭,實在是不堪重負。反觀美國呢?那可是占了大便宜!不僅不用親自下場,就能通過烏克蘭這個“代理人”慢慢拖垮老對手,還能讓歐盟重回自己的掌控中,在加大話語權的同時趁機搶占能源市場份額,用自己的液化天然氣來割歐盟的韭菜,無論是棋子、盟友還是敵人都被老美坑了個遍。
而俄羅斯也不好受,俄烏之戰原本只是一場局部武裝沖突,在美國和北約的搞鬼之下,已逐漸演變成為西方各國集體對與俄羅斯一對多的國際緊張博弈。深陷戰局無暇他顧的俄羅斯,意外暴露了許多短板,在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以世界第二軍事大國的地位去和美國對抗的資格。
他們本來經濟體量就不高,戰爭又很燒錢,看起來打出去的是子彈,其實都是一打一打的鈔票,以俄羅斯目前3%的緩慢經濟增幅,以及無法完成內循環的單一產業結構,是很難支撐起長期消耗戰的,即便是他們咬牙往下打,耗的也都是之前攢下的老本。現在的俄羅斯,自身經濟和工業不發達,出口又被西方制裁,光是靠以前的家底又能燒多久呢?
美國和西方就是打著消耗戰的主意,想把俄羅斯的經濟拖垮,直到他們無力支撐戰爭消耗,然后主動投降,任憑西方瓜分。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俄國的旁邊還有兩個人口龐大、市場廣闊的鄰居——中國和印度!
拋開印度不談,光是我們國家一個省的消費者,在直播網購的時候就能買空他們大使館的商品庫存。所以啊,在明知西方不靠譜的情況下,普京想要保持經濟增量,還得要老鄰居來帶。比如他們靠增加對中、印的原油外貿出口,愣是從西方的經濟制裁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雖然增速不快、很難大富大貴,但至少可以暫時先脫離絕境。
一個國家經濟的穩定全面發展,僅僅依靠單一的結構是無法實現的,對于俄羅斯來說,光靠中印兩個鄰居去購買他們的能源,并不是一個長久可行的辦法。如果中印能源進口飽和了的話,那俄羅斯又能賣給誰呢?無論這場戰爭誰輸誰贏,俄羅斯元氣大傷是肯定的,想要恢復經濟,升級產業,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困擾中國多年的能源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國地大物博,能源也很豐富,但是開采程度卻很悠閑。為什么呢?我們國家地形地貌太多樣了,很多資源都藏在不易開發的地帶,以現在的技術水平,非要去開采的話,需要投入的成本可能比直接進口還要更多,這還不算開采過程中需要的人工、設備,還不如直接進口來得省事兒。俄烏開戰后,被西方聯合制裁的俄羅斯失去了歐洲市場,轉而尋求其它出路,將油氣能源以比較實惠的價格出口到我們國家,就正好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如果我們先從其他國家進口石油,那么自己的資源可以積累下來,因為能源總會有用完的那天,當新的危機到來、技術也得到進步的時候,我們就能把那些未開采的資源加以利用,形成自己的優勢。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像中東那些石油批發商一樣,通過能源貿易,將制定行業國際標準和商品價格的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還可以反過來遏制其他不友好的國家。美國現在搞“芯片封鎖”和技術壁壘,玩的就是這一套。一旦我們在能源上形成優勢,不一定非得像老美那樣霸道和愛挑事兒,但最起碼可以不用再受威脅。
四、人民幣也能國際化?
俄烏沖突不僅給世界能源格局帶來巨變,也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了影響。美國萬萬沒想到,他們鼓動西方一起對俄羅斯玩金融制裁,反而為人民幣國際化鋪下了錦繡之路。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戰爭之前,世界貿易和貨幣體系的中心是美元,其他能和美元一較高低的,就還剩下歐元、盧布和人民幣。
俄羅斯陷入持久戰之后,在西方的輿論造勢下,不管是國際話語權還是盧布的影響力,都大大被削弱了,也就是說,盧布已經退出了競爭的行列。北溪2號被炸之后,歐洲陷入了能源危機,至今還過得緊巴巴的,特別是能源進口占比將近7成的德國,工業更是損失慘重,德國本來就是歐洲的核心,他們傷了元氣之后,歐盟也像沒了領頭羊一樣,而美國趁亂重新扼住了歐盟的脖子,所以,歐元也喪失了在國際市場競爭的機會。
那么現在就只剩下人民幣了。俄烏沖突影響越外溢,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就越加快。
首先,俄羅斯把能源出口市場轉向了亞洲,特別是中印,所以在開戰后就和我國簽下了以本幣結算的協議,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買俄羅斯的石油,就不需要用美元來交易,甚至不用換成盧布,而是可以直接用人民幣來支付。那強勢站邊俄羅斯的伊朗,也跟著簽訂了以人民幣進行能源結算的協議。
緊接著,和俄羅斯密切聯系的中亞五國,和部分中東石油大國,也同意通過俄羅斯一起和中國進行能源貿易。而我們國家無論是綜合實力、信譽都是很令人放心的,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開始進行有益嘗試,除了能源貿易之外,很多國家都與中國制定了資產購置計劃,包括器械設備、芯片、光纖甚至是軍工產品,而這些貿易,全部都可以用人民幣來進行結算。
中俄之間,以及中國和俄羅斯友好國家之間,都不約而同將美元摒棄在貨幣支付體系之外,中東許多國家的能源交易,也開始以人民幣為基準價來進行結算。從某種程度來說,一場俄烏沖突,間接解決了困擾我國多年的能源安全問題,讓我們在擁有更多能源進口渠道的同時,還擴大了人民幣的使用范圍。歐美的意外助力,鋪平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
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肯定會進一步提升。在保持中立、幫助尋求和平解決俄烏沖突的同時,請拭目以待中國的光明未來吧!


